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

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1

  發展好農村集體經濟不僅是農民最直接、最關心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關乎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能否提前實現的根本所在。

  一、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意義

  在物質文明建設中,村級集體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增加農民的收文秘站-中國最強免費入,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持續發展。

  (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是壯大村級財力的根本途徑。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壯大集體經濟實力,關鍵要靠兩條:一條是要有人辦事,一條是要有錢辦事。村幹部的工資要支付,村裡一些必要的建設要搞,村裡的公益事業要發展,僅僅靠“街道統籌、村級提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發展好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級財力,才能保證村級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二)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搞社會主義的目的不是走兩極分化道路,而是走全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事實證明,村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村統一支配的財力就雄厚,就可以有能力為全村人辦大事、辦好事,才能更好地體現共同致富原則。只有大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村裡的各項公益和福利才能有持續可靠的保障。

  (三)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根本保證。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最基層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就有錢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興民富,村黨支部就會得到村民由衷的擁護,黨的形象和威信也會不斷得到提高和鞏固。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窮民貧,不但不能為村民謀利,而且還要為完成上級下達的各種指標不斷向農民伸手要錢,增加農民負擔,嚴重影響幹群和黨群關係。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和動搖基層黨組織的基礎。

  (四)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堅強支柱。從農村的調查資料分析看,現已超過或達到小康標準的村,無疑是村集體經濟搞得比較好的村。這些村透過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培植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提高農業效益,形成區域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當前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呈下降趨勢。據調查,慈溪市約20%的村級集體收入在下降,集體資產也逐年減少。譬如,20xx年以來新華村集體收入分別是:335萬元;292萬元;110萬元;20xx年以來村集體資產分別是:2736萬元;2579萬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來源結構不盡合理。作為村集體經濟中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即土地生產資料所有權和經營權發生了變化,所剩無幾的村集體土地也已規劃,無法為村集體統一經營帶來收入,加上村集體企業改制轉制、電力管理部門實行同網同價直接管理和農村稅費改革實行統籌後,使村集體經濟渠道愈來愈窄,集體收入越來越少,失去原有的優勢。

  (三)村級集體經濟收不抵支。現在的村級集體經濟呈現出兩升一降的趨勢:各類應收欠款逐年上升和各類非生產性支出(工資和各種福利)逐步上升,而村級集體年度可支配收入逐年減少。據統計顯示,目前由於村級用於生產服務和管理開支等費用,佔可支配資金的三分之二還多,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就難以保障。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認識上的誤區。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普遍實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由於在政策上強調家庭承包經營三十年不變,因此家庭承包經營在多數人的頭腦裡烙印很深,忽視集體統一經營在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般人認為,發展個體私營才符合時代要求,宣傳和倡導發展集體經濟非但沒有意義,也不合時宜。實際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是由當地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來決定的。當前,還是要大力倡導和扶植村集體經濟為主,形成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經濟格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對改革的理解不深。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獲得了初步成功,也得到了農民的廣泛擁護和支援。深化改革,應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以農民群眾意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一些地方在具體工作中忽視或者是放棄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不考慮實際情況和農村廣大幹部和農民群眾的意願,採取簡單的方式推行改革,於是就造就出一些“數字”幹部。改革是一個永恆的主題,當前在農村搞改革,必須要因村制宜,把握好時機,穩步推進,不能搞“一刀切”,採取強推強改。

  (三)村級集體經濟趨弱化。

  一是村級集體經濟固定的財源逐漸減少;

  二是村辦集體企業大量轉制、改制,導致村級集體經濟從原先集體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領域逐步退出,村級集體經濟的經營模式從直接生產經營轉為資本經營;

  三是村級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和優勢正漸漸失去,如企業在向園區集中,人口在向城鎮化發展,土地在向種田大戶集中等。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幾點措施

  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集體經濟可以體現致富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要支援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發展。”為此,村級經濟要本著有利於本地經濟發展,有利於資源的合理作用,有利於為村民多辦實事、好事的基本原則,去探索和尋找促進經濟發展的公有制形式,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一)強化村級領導班子。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村級經濟組織,應增強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深刻領會和把握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深化農村改革改制工作的精神實質,認真研究,不斷總結經驗,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村班子工作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要把有理想、會經營、懂管理,市場意識強和樂意為村民服務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村級班子中來,成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棟樑之才。

  (二)開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一是實行股份制合作化。將原村經濟合作社改造成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把村屬經營性資產經評估量化折股,同時村屬社員應分別按農齡股、人口股測算到戶,進一步明晰產權關係。在此基礎之上,村集體經濟以股份制形式進行經營,也可以吸收社會其他資金加以組合,村集體在其中有一定的股份或控股,形成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經營管理機制,從而使集體資本增大並獲利增值。

  二是興辦各類市場。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選定鄉鎮政府所在地、本村居民集中居住地、外來務工人員集居地興辦農副產品、小商品市場、小菜場等各類不同規模的專業市場,以此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三是充分利用閒置設施裝置。利用閒置的企業廠房、倉庫、大會堂等設施,租賃給農戶發展專業飼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既促進效益農業的發展,又盤活了集體資產,增加集體收入。

  四是實施資本經營,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利用經濟區間優勢,集中建造個私企業開發經營用房,做好房地產文章,拓展比較穩固的集體增收途徑。採取及時有效的手段加大應收欠款的清欠力度,防止呆帳資金。

  五是開展建立活動。以建立活動為平臺,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緊緊圍繞農村四個文明建設內容,加大投入,提升檔次,爭取政策性補貼或獎勵資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六是開展多種經營形式。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組建一些專業合作的服務性經營實體,為農戶有償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系列化全程化服務,既帶動了農民致富,又促進了集體增收;在發展農業基地的過程中,村集體經濟組織一定要選好專案,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完善生產條件和環保設施,為農民承包經營提供方便。村集體透過招標承租的形式向承包商或種養大戶發包經營資源,村級集體可在穩定承包權的前提下和在農戶自願的基礎上,合理流轉土地資源使用權,透過向農戶支付一定的租金,把農戶承包的土地再度集中起來,由集體轉包他人經營,村集體可以增加承包收入。堅持和完善集體經濟內部的積累制度,按規定足額提取農業發展基金。

  (三)節約村級集體經濟開資。首先,要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在鄉鎮(街道)農辦指導下,統一設定規範的村財務登記制度;建立規範統一的報賬和帳目公佈制度,公佈帳目要清楚、詳細、內容完善;實行資金所有權、使用權、盈利權三不變原則,堅持三個“不準”:即不準挪用,不準坐支,不準私設小金庫財經制度。其次,實行村級財務公開。定期把財務收支過程和財務結果向群眾張榜公佈,收入按專案,開支按次序公佈,給群眾一個明白。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要逐一把細目公佈於眾,不得“捆綁”列支。再次,強化監督機制,嚴格非生產性開支。村要建立民主理財小組,應推薦辦事公道、威望較高和責任心強的人員擔任。對村主管財務領導審批簽字的收、支票據,由民主理財小組逐一稽核,嚴格稽核把關程式,增加稽核透明度。對不合理的開支,堅持誰花錢,誰負責退出的原則。堅決杜絕用公款吃喝、請客送禮等非生產性開支,自覺接受上級主管部門、村民的監督,以保證集體經濟安全、有序運轉。

  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2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做法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各級都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

  三、存在問題

  我市村級經濟發展雖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創出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透過調研,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特別是經濟薄弱村,問題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農村幹部發展經濟的素質能力不強。

  一是思想觀念陳舊。有的村幹部市場經濟意識不強,思路狹窄,認為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辦企業、上專案,貪大求洋。有的村幹部認為當前主要是發展個體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拍,過時了,以為只要群眾富裕了,集體有沒有收入無所謂。泰山區省莊鎮安家莊村地處山區,是有名的花卉苗木專業村,村裡無償提供技術、資訊、銷售等各項服務,群眾收入雖然比較高,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裡辦公用房只有兩間1965年蓋的土坯房,村幹部也十幾年未發工資。東平縣老湖鎮南辛莊村,群眾在村裡的幫助下,透過特種動物養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戶年收入達17萬元,但村裡不收服務費,集體無收入,運轉非常困難。

  二是責任意識不強。有的村幹部安於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擔責任,怕冒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村雖然有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但由於原先辦企業、上專案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思想,顧慮重重,不敢闖、不敢幹。有的村幹部雖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強,但主要精力用在個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萊鎮胡家泉村的兩名村幹部,都是致富能手,家裡有波爾山羊養殖、羊肉加工等專案,年收入比較高,但對集體發展考慮得很少,主動做工作少,只滿足於完成上級任務,致使村集體無收入。

  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辦法,過多強調客觀條件,不從主觀找原因,怨天憂人。調研發現,有的村雖有近千畝土地,但一年到頭只能收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沒有任何增加集體收入的門路,村幹部畏難發愁,只等上級扶持,全村坐等受窮。有的村雖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經營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價拍賣,影響了村裡的穩定持續發展。

  四、對策建議

  1、扶貧攻堅,率先突破經濟薄弱村。對經濟薄弱村特別是“空殼村”,採取縣鄉領導幹部包村、市縣直部門對口幫扶、強村或強企業帶動等辦法,

  2、大力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繼續深化“遞進培養工程”,解決好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匱乏的問題。結合今年村級班子換屆,廣開視野,擴大民主,大力選拔那些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和管理經驗、樂於奉獻、腳踏實地為群眾謀利益的優秀人才進班子,特別是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進一步核定幹部職數,從嚴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職,包括計劃生育幹部、生產組長、工勤人員等,能兼的一律兼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村裡吃補貼的人數。結合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市場經濟、實用技術和政策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帶動致富能力。加強農村幹部思想作風建設,增強他們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總結成功經驗,採取工資統籌、辦理養老保險等措施,保證村幹部待遇落實,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落實目標責任、民主評議、考核獎懲等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的管理監督。建立健全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執行機制,理順“兩委”關係,保證村級組織協調高效運轉。

  3、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市財政、農業、土地、工商、稅務、金融、計生、政法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業務職能,提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齊抓共管、齊幫共扶的強大合力。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村級事權,嚴禁各種形式的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取消一切不符合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不得強迫村裡出資興辦各種基礎設施專案。嚴格執行中央訂閱報刊的政策規定,加大查處力度,堅決杜絕除黨報黨刊以外的其他報刊攤派。總結縣鄉化解村級債務的辦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積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能掛帳的掛帳,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銷的核銷。同時,要求鄉村量力而行興辦公益事業,嚴防增加新的債務負擔。

  4、提高民主決策和經營管理水平。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規範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制定細緻的工作標準,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規範決策程式,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完善民主理財制度,加大審計力度,全面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落實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對公開時間、程式、內容、形式等進行規範,加強群眾監督。進一步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機制,杜絕“跑冒滴漏”,並透過多種方式改革產權制度,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5、進一步加強對村級經濟發展的領導和指導。市委制定關於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目標任務,理清發展路子,落實領導責任,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基層政權的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關注基層、理解基層、支援基層,積極幫助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級收入,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和有效發揮作用。認真落實市級領導幹部聯絡困難鄉鎮,縣鄉領導幹部聯絡貧困後進村和市、縣直部門包村制度,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點子、找路子、搞服務、引專案,協調資金,最佳化環境。把村級經濟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作為考核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實績和評先樹優的重要內容。加大村級特別是負債嚴重、運轉困難村的轉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貧資金,破解發展難題。總結岱嶽區實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經驗,召開現場會議進行推廣。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總結各級發展村級經濟的先進經驗,樹立一批典型,加大宣傳力度,推廣經驗做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面上工作開展。

  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3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立足實際,採取多項有效措施,不斷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為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0xx年,xx市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26%,總支出2.67億元,同比增長5.9%。有集體經濟收益的村發展到487個,其中,收益在5-10萬元的村發展到xx7個,在10-50萬元的村發展到87個,過50萬元的村發展到20個。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1.資源開發型。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鼓勵市郊村、鎮郊村以及公路沿線、流域沿線的村組,合理開發利用現有資源,採取多種形式發展二、三產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幹河街道辦事處xx村屬城中村,近年來,他們在積極參與城市建設,著力發展現代商貿業、房產業的同時,大力興辦商業門棟,用於增加村級積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擁有各類大小門棟400多個,年租金收入近600萬元,不僅解決了村裡適齡人員的養老保險,而且每年用於村民分紅的資金就高達300多萬元。xx街道辦事處劉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機遇,以“瞄準一個區域、建設一條街道、打造一帶產業、完善一箇中心、醞釀一個市場”為目標,在短短六年多的時間裡,實現了由負債200多萬元到集體經濟“億元村”的神奇蝶變。龍華山街道辦事處河灣村充分發揮緊鄰漢江的區位優勢,先後興建了貨運碼頭、青沙站、搬運站和倉儲設施,每年可創收近100萬元。xx鎮xx村從20xx年開始,拿出1700畝土地打造工業發展平臺,開發xx工業小區,目前已有33家企業進場興業,吸納了全村90%以上的勞動力,同時,村裡每年還可得到徵地公益金34萬元。

  2.資產經營型。

  一是盤活土地資產。順應農村勞動力非農化、農業經營規模化的趨勢,合理利用村級“自留地”,適度流轉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使土地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增加集體收入。20xx年,xx鎮xx村與中糧米業xx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按650元每畝的價格集中流轉土地1959畝(其中溝路渠近200畝),建設富硒水稻產業園,增加集體收入xx萬元。xx鎮xx村採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畝的標準流轉土地1000畝,隨後以600元/畝的價格分別租賃給2家企業興辦苗圃基地,既解決了部分農民就業問題,又推進了規模經營,增加了集體收入。

  二是盤活閒置資產。透過盤活閒置場地、閒置固定資產和資金,開展資產運作,實現資產增值。xx鎮xx村把經營不善、停產多年的磚瓦廠租賃給一回歸創業老闆,平均每年新增村集體收益5萬元。xx鎮xx村經村民代表討論透過,對8個臨街門棟進行維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達4.8萬元。

  三是發展“綠色銀行”。充分利用溝渠河道以及道路兩側發展經濟林,xx鎮xx村從2009年底開始,在村裡4條總長6000多米的溝渠和道路兩側種植和補植了3萬多株經濟、綠化苗木,按目前市場價格匡算,可增加村集體積累150萬元以上。

  3.服務創收型。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透過提供生產、流通等環節的有償服務,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xx鎮先鋒村大力發展黃鱔養殖,成立了養鱔協會,興建了黃鱔交易市場和冷庫,同時為養鱔戶提供苗種、飼料供應及技術指導、貸款擔保和市場營銷等服務,全村3700多畝耕地基本上全部開發成魚池,帶動全鎮網箱養鱔面積發展到6萬畝、全市網箱養鱔面積發展到xx萬畝。20xx年,先鋒村村集體僅黃鱔交易市場提成就超過了200萬元(分別收取農戶和老闆交易額的4‰)。xx鎮xx村成立了村級蔬菜專業合作社,20xx年,合作社與山東老闆進行合作,按700元/畝的標準流轉土地500畝,發展蔬菜大棚160個,集體盈利23.7萬元,今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150畝。

  4.管理提升型。加強集體“三資”監管力度,從清理經營性資產資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統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臺賬,對人情合同、口頭合同以及期限明顯過長、價格明顯偏低的不規範合同統一合併整理,重新簽訂,對到期合同一律嚴格按程式實行公開招標競標,增加集體經濟。xx鎮xx村從20x年x開始,累計清理各類不規範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積489畝,原承包價每畝最低24元,最高xx元,競價承包後每畝最低價217元,最高價420元,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8萬多元。該鎮xx村集體所有的一塊100多畝的低湖田,在20xx年實施土地整理專案後,生產面積有所增加,生產條件得到改善,承包價格也由以前的每畝100多元,透過競價提高到現在的每畝616元,增加集體收入近6萬元。

  近幾年來,xx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在一些集體經濟發展不足的村表現較為突出。

  1.資源稟賦差。對於全市大多數村而言,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較少,集體經濟主要是靠村級集體機動地發包來實現。在經過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政策和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兩個工作階段後,許多村集體機動地變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沒有了機動地,發展村集體經濟難度很大。xx村地處偏遠,是xx鎮唯一沒有通公路的村,在經過農村稅費改革後,村集體原有的400多畝機動田都分給了返鄉要田的農戶,目前村集體主要靠化緣來維持運轉。

  2.集體負擔重。突出表現為村級債務重,還款付息壓力大。截止20xx年底,xx市村級債務總額達4.51億元,其中個人借款1.62億元,按年利率9.72%計算,每年應付利息1570萬元。同時,隨著物價上漲,剛性支出逐年攀升,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現收不抵支狀況。

  3.進取意識弱。從群眾方面來看,村級集體經濟產權不明確,名義上是歸村內集體成員所有,但長期由村委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人人都有、人人都沒”的.怪象,影響了廣大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從村幹部方面來看,由於待遇偏低,少數地方村幹部不願勞心勞力,或者存在畏難情緒。從對全市三個鎮的10個村村幹部工資調研情況看,這10個村村支書年工資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萬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條”,村幹部對發展集體經濟普遍熱情不高。

  1.選好支部帶頭人。更新思想觀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實激勵政策,試點推進,選好、用好村支部書記,培育一批政治素質較高、懂經營、善管理、有資金又樂於奉獻的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載體。學習借鑑江浙成功經驗,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原則,因地制宜,成立村集體工貿公司、農業開發公司等新載體,或透過開展農產品生產、營銷、加工服務,承接村內基礎設施、公益性事業專案建設等方式,壯大集體經濟。有條件的地方,要大膽以土地為資本進行市場化運作,變農村為社群,變農民為居民,進行入股分紅。

  3.化解村級債務。要積極探索化解村級債務的有效途徑,分門別類整頓歷史遺留的債權債務,推動負債村和經濟薄弱村轉化增收。建議上級政府對長期難以化解的“呆賬”、“死賬”,採取規範的手續予以登出。對過去因興辦公益事業和借款完成上繳任務而形成的個人借款,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援。

  4.健全發展機制。要建立幫扶機制,特別是對經濟薄弱村,要透過部門聯村,村企協作,以強帶弱,以富幫窮等途徑,為其創造發展條件。要健全管理機制,進一步嚴格和規範集體“三資”監管制度,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要建立考評機制,對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做出重大貢獻的村幹部給予一定的獎勵。要讓村民真正享受到集體經濟帶來的實惠,調動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熱情。

  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4

  5月中旬,根據市委領導的指示,市農辦會同市農林局、財政局、國土局等部門,在去年年底調查10個鄉鎮街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另外10鄉鎮街道和37個不同區域、不同集體經濟實力和不同發展模式的行政村,採取聽、問、看、查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逐個進行實地摸底調研,廣泛聽取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從調查情況來看,廣大幹部群眾能積極探索發展路子,推陳出新,確保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一、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

  村級集體經濟是村級組織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村級組織有效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從調查情況看,近五年來,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苦苦扮演著“一級政府”的角色。

  1.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人幹事”的重要保障。

  從我國目前現行的行政體制來看,村委會屬於村民自治組織,不是一級政府,不在政府地財政預算之內,無固定的運作經費來源。從調查情況來看,村幹部和聯防、保潔、管理等人員的工資報酬,主要都由村裡自己解決支付。人員工資的及時足額到位,對確保村裡工作人員思想穩定、提高工作積極性、維護農村社會安全和諧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錢辦事”的重要來源。農村環境衛生保潔、河道道路養護、綠化、合作醫療和各類建立等專案,雖然上級有部份的配套資金,但杯水車薪,還要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開支,確保了村級組織的運作和農村社會的安全穩定。

  3.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堅強後盾。稅費改革後,農戶農業生產支出越來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費用,但進行必要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生產,必須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萬元左右,從而保證了農業的穩定生產。

  4.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如xx村、xx村等集體經濟強村,在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明顯高於市平均水平。實踐證明,村級集體經濟的強弱,與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

  二、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和問題

  (一)發展現狀:從20xx年度農村經濟收益分配年報資料看(共列入xx個村社),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資產x萬x元,與2005年的xxx萬元相比,增長xx%;所有者權益xx萬元,比2005年的xx萬元相比,增長xx%,扭轉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下降的局面。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xx萬元;當年收入(含土地徵用補償)按村組分,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佔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佔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佔31.67%;全市當年集體經濟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個,佔村總數的33.81%,比2004年多1個,連續二年出現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減少的現象。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

  ①村級經營收入9267萬元,佔總收入的43.22%;

  ②發包及上交收入3791萬元,佔17.68%;

  ③村投資收益445萬元,佔2.08%;

  ④其他經濟收入7937萬元,佔37.02%。

  另外,各級的補助收入7250萬元,未計入總收入。從調查情況來看,我市集體經濟總體上體現出北強南弱、近郊村優於遠郊村、平原優於山區的特點。

  (三)存在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兩極分化”。從統計資料來看,兩頭大中間小的現象比較突出。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佔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佔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佔31.67%。如,**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含土地徵用費)達1588餘萬元,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僅幾千元。

  2.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難度加大,發展後勁不足。區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業園區,透過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制合作等辦法,多渠道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而靠自然資源的有限開發的村,隨著對生態自然要求的進一步控制,收入來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縮,增收後勁嚴重不足。

  3.對上級政策補助的依賴性較為突出。2006年各種財政配套補助**萬元,村社均**萬元,依靠上級財政的補助,使村級組織勉強度日。同時,也使少數農村幹部群眾產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艱苦奮鬥、主動作為的優良傳統和思想意識日漸淡化,甚至出現了大部分村所報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與當年實際收入相差甚遠的虛假情況。

  4.鋼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級組織不堪重負。農村環衛長效保潔、治安聯防、農田設施、合作醫療、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各項建立活動等方面的鋼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級組織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對集體經濟本身薄弱的村級組織來說,實在難釋重負。另外,部份農民群眾集體意識不強,只要權利,不要義務,拖欠、拒交應交費用的現象滋生,無疑又給村級組織增添了不該有的負擔。

  5.集體資產流失現象比較嚴重。突出表現在,村級組織對農村公共設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關的物權回報。如,在農村飲用水、電網改造等方面的費用,都要由村級組織負擔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後,物權和收益由水、電等相關部門所有,無形之中使村級資產化為烏有。

  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5

  村集體經濟的好壞,關係著村“兩委”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高低。20xx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鎮村作為貧困村,將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並將其作為20xx年貧困村摘帽的核心指標之一,只有將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受益了,村“兩委”幹部的威望就會越高,村級事務管理才會更加和順。

  鎮村地處鎮東南部,東北與縣鄉相連,西南與鄉接壤,西北與鄉相望,幅員面積118餘平方公里,距縣城114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溫1.3°c。境內草場水草豐茂,盛產蟲草、貝母、大黃、秦艽等名貴藥材,棲息著岩羊、狐狸、狼、旱獺、天鵝、鼠兔等野生動物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但長期受交通條件制約,村集體經濟薄弱。

  該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20xx年有農牧民195戶、人口962人、勞動力462人,人均純收入10000元,經濟總收入1053萬元。現有共青團員8名,民兵應急隊伍一隻共7人。村是一個牧放藏系綿羊、犛牛為主的純牧業村,是鎮產業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基地村之一。有天然草場17.8萬畝,禁牧面積52708畝、休畝面積23397畝。各類牲畜33715混合頭,其中犛牛10076頭、馬692匹、羊22947只。

  一、發展現狀

  2016年村集體經濟主要靠國家投入,自己創收辦法不多、收入來源單一。該村為充分使用1800畝共有草場,經村民一致同意,透過幸福美麗家園專案購牛105頭,其中:犛母牛100頭,種公牛5頭,在村集體公共草場飼養,預計每年產成活仔可達40頭,初步估算年產值可達40000元。所得盈餘利潤30%用於貧困戶幫扶扶持,40%用於全村群眾分紅,剩餘30%用於村集體積累或者公共事務。20xx年,該村為規範管理村集體經濟,在2016年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成立了諾央犛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再次引進種公牛10頭,修建暖棚10個共計800平方米,為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經驗做法

  (一)科學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凡事預則立”,該村“五個一”幫扶力量充分深入村組和農戶家中進行調研,認真分析該村的資源優勢和不足,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協助和實到村“兩委”班子選好犛牛養殖路子,因地制宜地制定集體經濟發展期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二)整合資源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該村以實現2017年貧困村退出和提高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為出發點,以增加群眾收入為立足點,充分整合公有草場1800畝、犛母牛100頭、種公牛15頭、暖棚10個800㎡等資源,透過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引導牧民積極投入生產,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

  (三)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資產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村財民理鄉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村級財務預決算、現金管理、開支審批、經濟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專項資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確保支出科學合理、收入不折不扣。二是加強民主監督。認真抓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落實村級財務公開制度,提高村財務公開質量和效果。三是開展村級集體資產核查工作,建立產權明晰的資產管理制度,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該村的村集體經濟在近三年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在發展方式上較為單一,草場少,收益週期較長。為此,在下一步發展中,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草場質量。對村1000畝沙化草場進行助理、圍欄封育,遏制沙化草原擴大;對全村質量較差草場8萬畝進行全面補播。

  (二)加大畜種改良。在現有的犛牛基數上,最佳化畜種結構,透過引進種公牛實行品種改良,提高犛牛養殖效益。

  (三)強化教育引導。要充分利用農牧民夜校、現代遠端教育平臺等渠道,邀請農牧技術專家,加大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提高農牧民群眾的致富本領。

  (四)以鎮集鎮建設、唐熱路建設為契機,發展旅遊服務業。計劃在20xx—20xx年建全村旅遊合作社,建牧家樂、旅遊營地2處,吸納就業人員16人。

  隨著黨惠民政策的不斷深入,村的集體經濟達到了貧困村退出標準,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村級活動陣地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村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相信,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下,在全村農牧民群眾的奮鬥拼搏下,今後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將越來越幸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