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孝道倡議書錦集六篇
弘揚孝道倡議書錦集六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需要使用倡議書的場合越來越多,倡議書不是對某個人或某一小集體而發的,它的受眾往往是廣大群眾,或是部門的所有人,或是一個地區的所有人,甚至是全國人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倡議書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孝道倡議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揚孝道倡議書 篇1
xxx: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內涵最深、包容最廣、綿延最長、最有滲透融通力的文化體系;這不僅是儒家文化的理論基礎,也是傳統文化中最為優秀的思想精華。
步長製藥倡導以“全心全意為人類健康服務”為核心的價值觀,這與儒家思想的精華“忠孝禮義”是分不開的。“以老為尊”、“尊老敬賢”,是以自然情感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強有力的文化心理、行為習慣和傳統美德,這也是現在大力弘揚孝道文化的現實意義。
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步長製藥也在努力倡導遵循“忠孝禮義”的道德準則。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先生多次強調,要讓步長人努力傳承這種精神,鼓勵所有步長人以弘揚傳統文化為榮,提倡孝道文化榜樣作用,是社會的需要、家庭的需要、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衡量步長事業發展和企業文化進步的重要標準。
因此,我們倡議:
第一,傳承優良傳統,弘揚孝德之風。
中國的孝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就把孝道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持家之寶、治國之道。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亦知跪乳之情,弘揚孝道文化,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呼喚。面對孝道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對孝德文化的斷層危機,我們呼籲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孝德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完善我們的人格,以孝德行天下。
第二,孝親起於自身,敬老見於小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曾經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做出重大貢獻,理應受到社會的敬重和年輕人的關愛。孝敬父母、關愛老人,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生活細節做起。一杯茶、一碗飯,點點滴滴見真情;一件衣、一床被,絲絲縷縷連愛心;一個電話、一句問候,字字句句顯孝心。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要關愛我們身邊的老人,特別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多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相信我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付出,世界便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美好。
第三,圍繞孝道文化,學習孝子榜樣。
開展發掘周圍人中的孝子活動,推薦宣傳真實感人及有一定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孝子事蹟,讓其在本單位和社會中起到良好的的輿論引導和示範帶頭作用。步長製藥將把此項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持續性的企業文化工作展開。
“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是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助推器。請讓我們共同攜手,積極參與,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向父母向長輩獻一份孝心,以對長輩們的尊敬之心、感恩之情,爭當敬老愛老的實踐者、孝道文化的傳播者!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弘揚孝道倡議書 篇2
“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涵浸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尊敬長輩,孝親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是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在大力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尤其在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當下,共青團海興縣委、縣關工委和縣教育局組織開展“揚孝道文化,促和諧社會”活動,旨在弘揚傳統孝德,引導人們知孝,懂孝,行孝,共建和諧海興。因此,向全縣中小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誠發如下倡議:
傳承優良傳統,弘揚孝德之風。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就把孝道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我們的孝德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化甚至遺忘。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亦知跪乳之恩。面對孝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對孝文化的斷層危機,我們呼籲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完善我們的人格,傳承孝德傳統,爭揚孝德之風,讓孝行天下,德澤萬代。
起於身邊小事,實踐孝德之行。事親行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孝親不一定非要偉大作為和豪情壯志,需要的是長久堅持和無悔付出。孝敬父母、關愛老人,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娃娃抓起,在生活細節中體現。一杯茶、一碗飯,點點滴滴見真情;一件衣、一床被,絲絲縷縷連愛心;一個電話、一封家信,字字句句顯孝心。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要關愛我們身邊的老人,特別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多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相信我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付出,世界便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美好。
全民動員參與,夯實孝德之基。孝道文化是調節人際關係,實現家庭和睦,構建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倡導孝道文化需要全體公民的共同努力。我們要全民動員,積極參與,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努力營造敬老愛老的濃郁氛圍;要創新載體豐富內涵,切實推進孝道文化進農村,進社群,進機關,進學校,走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要最佳化敬老服務,努力做到老有所養有保障,老有所助有陣地,老有所樂有載體,老有所為有途經,真正將孝道文化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為構建和諧海興做出貢獻。
“親恩不可忘,百善孝為先”,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攜手,傳承美德,弘揚孝道,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明天!
倡議人: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弘揚孝道倡議書 篇3
親愛的家人:
您好!
讓我們一起將這則簡訊轉發給您所在的所有群,或者朋友圈,掀起一場《萬人春節孝親大行動》。在此提出以下三點孝親方案:
一:認真聆聽父母的嘮叨。
二:找父母的好處!
三:給敬愛的父母磕頭洗臉洗腳!
最後建議大家千萬記得一件事:就是不能跟父母講道理,永遠都是他們對了,假如父母跟我們講誰誰不好,我們就附和著說那個人的不好,這叫順心法,其實父母就是想讓我們評評理而已。
就在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我們要懷著無比感恩的心給我們的父母磕三個頭,一叩首:感恩父母生育養育之恩,二叩首:感恩父母多年的包容與牽掛,三叩首:立志這輩子要把父母祖先的優點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受益!並且做父母祖先最驕傲的後人!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做好自己,做出榜樣,影響別人!
《萬人春節孝親大行動》有你,有我,還有他!
弘揚孝道倡議書 篇4
廣大居民朋友們: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弘揚孝文化,提倡敬老、愛老、助老之風,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在此,我們聯合向全社會發出如下倡議:
一、從小事做起,做敬老愛老助老的`模範。
在社會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我們要加重孝道教育份量,牢固樹立“孝敬父母”、“孝敬公婆”思想,身體力行地為長輩提供精神舒暢的家庭環境。同時,要關愛全社會的所有老人,多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努力營造人人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環境。
二、從自身做起,做弘揚傳承孝文化的使者。
“百善孝為先”,作為新時代的xx居民要加強孝文化修養,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影響帶動身邊的人,用中華民族優良的孝文化傳統滋潤人們的心靈,繼承孝文化傳統,爭做孝文化傳播的使者,讓孝行天下,德澤萬代。
三、從點滴做起,做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者。
沒有父輩的辛勤付出,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敬重和子女的關愛。倡導孝老愛親,崇尚孝德,伸張正義,懲惡揚善的社會風尚;反對那些不尊老、不敬老、不養老的醜惡現象。
孝是人類與生俱來、萬古長存的美德。孝親敬老事關你我他,連線千萬家。讓我們同心同德,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為建設和諧新xx而努力奮鬥!
倡議人: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弘揚孝道倡議書 篇5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定要面對的事情。不管你情願與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代代相傳的一個環節,經歷著從孩子到父母的永恆迴圈,體驗著生命延續的偉大。
誰也不可能永遠無比幸運地做一個享受著父母百般呵護的孩子。誰都要做父母,秉承著自己父母的恩寵,再去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這個生命永恆迴圈的輪迴中,孝道,維繫著一個家族的血脈,進而提升著一個民族的文明。
孝道是人性的輪轉,做人的根本。起於父母的自尊,延續在對孩子的教誨中,止於孩子成人後對父母的反哺。無論時代如何向前,這種輪轉不可動搖。
然而,在今天更加文明的社會中,以種種理由背離孝道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實在是不該。
所以,我們倡議:
迴歸做人的根本,高揚孝道的品質,做稱職的父母,教懂事的孩子,輩輩得益,共享天倫。
讓我們同心同德,用心體行孝道,培育社會正氣,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和諧社會。
弘揚孝道倡議書 篇6
全體共青團員: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傳統美德的基礎。孝,並非只對父母敬養而言,對自己德性,智慧的修養,對社會的盡責,也是孝的表現。
弘揚孝道文化,重建與現代文明社會相適應的新孝道文化,對融合代際關係,實現家庭和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企業做貢獻,發揮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我們團總支部向全體團員青年發出倡議:
一、真心付出,孝順父母。
行孝不分貧富,行孝更不受時間約束。和長輩在一起時,儘量多做一些,分擔家務;多說一些,傾聽理解。行孝是一份心,是一種生活,誠心誠意體會,發自內心的關愛與呵護。
二、懂得感恩,快樂工作。
學會對待工作中的壓力、委屈,讓浮躁的心在感恩中化為烏有,用感恩的心驅逐抱怨,為工作的賜予而學會感恩,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三、端正心態,積極工作。
我們團員青年,不僅要在學習、工作、思想方面起到帶頭作用,更要踴躍參加公司所組織活動,把孝道文化與愛崗敬業,忠於企業結合起來,積極地為“孝道文化”出點子。
在保持收費增長、加快工程建設的大目標中,我們團員青年應以身作則,從細節做起,發揚孝道文化,為公司持續發展獻上自己的一份力。
希望全體團員青年積極行動起來!
倡議人:xx
日期: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