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通用6篇)

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通用6篇)

  在當下社會,我們都可能會用到倡議書,透過倡議書倡議者可以更好地申明發布倡議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倡議書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 篇1

各界有識之士,廣大父老鄉親:

  菩薩山者,位於元城鎮西部於我縣白馬鄉接壤。巍巍菩薩山,實屬我縣乃至我市的群山之首,其俊秀突兀,遠眺如龍頭探平湖,百山賓服;近觀則蒼松蔽日,雲蒸霞蔚,卓爾不群。古有一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確,素有慈善,驅邪揚善之稱的菩薩落座再次,關於菩薩和狗娃廟的傳奇故事家喻戶曉。惟此神山,鍾靈汽秀,人煙蕃盛,物擈民安,風清俗淳。

  菩薩山上菩薩等十幾位尊神的塑像廟宇,現殘存重修功德碑兩塊,一為康熙年間,另一塊為民國某年重修碑記。然山水有意,但歲月無情。自解放前的菩薩山戰役聞名鄉里,加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塑像被毀,神靈塗炭,廟宇傾祀,古樹被燒,風雨飄搖,規模猶在,基址依存。

  今逢盛世,天時地利,政通人和,借國家重點發展規範的農村旅遊,華池縣人民政府打造紅色旅遊大縣的東風。我們決定全力開發菩薩山風景區,規劃以“菩薩山戰役和民間流傳的蠻女和狗娃的故事”為主題的鄉村旅遊方案,力爭成為我縣旅遊的一大景點,早日融入南梁紅色旅遊風景線,並將整合本地石油資源,促進農民發家致富,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貢獻。

  千百年來,菩薩山與廟宇塑像共經風雨,見證歷史,不知菩薩廟因改山而興盛,也不知這山因菩薩而長青。重修菩薩等諸神廟宇是紅色旅遊的必做之事。也是今後政府申請扶持資金和向外界招商的重要籌碼,栽下梧桐樹,好引鳳凰來。但我們獨力難支,方與諸位志同道合者,共倡義舉,聚眾集合,斂募資財,以使菩薩廟宇光輝重現,降福萬民!緣此,需募化四方,籌集善款。

  藉此,今據國家捐贈法,誠心敬祈:

  仁人志士,仁心厚宅,慷慨解囊;父老鄉親,反哺故土,回報家鄉,眾人拾柴火焰高。本特向廣大父老鄉親和各界有識之士倡議:請伸出你熱情的雙手,踴躍捐資。大家齊心協力,並肩攜手,為重修菩薩山廟宇打造紅色旅遊景點吶喊助威,添磚添瓦。我等誠懇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援!集腋成裘,匯涓成流,多爾易善,少而無妨,菩薩山廟宇煥然一新,遊客如雲,名山之威指日可待。

  功在當今,惠澤百世;利國利民,恩銘千秋。

  凡自願捐贈者,均名載史冊,捐500元以上的社會團體和個人碑記功德,萬古流芳。

  倡議人:xx

  20xx年xx月xx日

  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 篇2

尊敬的社會各界慈善團體、人士及大德護法三寶弟子:

  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雷音寺屬漢傳佛教寺院,始建於唐,在清同治年間達到鼎盛時期,只可惜毀於隨後的戰火之中。幸昌宣法師發願續建寺院,仰仗社會賢達、護法大德發心,歷時十三載的漸次修建,才形成現有的規模。其建築宏偉,香火旺盛,已成為黃河三峽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景點,吸引著眾多慕名前來的香客和遊人。

  不幸的是,莊嚴雷音道場於2015年2月23日22時30分左右發生重大火災,因寺院建築型別均為磚木結構,導致火勢過大,加之寺院周邊道路不便,搶救不及時,造成了大雄寶殿、觀音殿、菩薩殿、大悲閣、藏經閣、延生堂和往生堂全部化為廢墟,兩側廂房部分過火,殿堂之中佛像、經書和佛學文物毀壞嚴重,損失價值約1500萬元。

火災發生後,臨夏州各級政府、有關寺院和雷音寺護法居士群眾紛紛來寺慰問或致電致信,蘭州五泉山浚源寺方丈理因法師及諸山長老、大德法師率僧眾來寺慰問,浙江省雪竇禪寺方丈怡藏法師以及崆峒山法輪禪寺住持妙林法師等第一時間致電或致信詢問災情。

面對如此浩劫,昌宣法師在承受巨大壓力和傷痛的同時,不畏挫折,毅然決心重修我佛道場,無奈經此一難,元氣大傷,故有賴諸位法師、活佛、護法居士和善心人士的支援,大發慈悲喜舍之心,廣結善緣慷慨捐資贊助,以成善德,以就千秋,為寺廟添磚加瓦,籌集重建資金。提前向您的奉獻致謝感恩!隨喜讚歎您的功德!我們都深深地感恩,師父和雷音寺全體僧眾,為您祈福!願佛祖護佑您,一生平安,早證菩提!合十感恩!

  倡議人:xx

  20xx年xx月xx日

  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 篇3

尊敬的社會各界慈善團體、人士、廣大信士及三寶弟子:

  修建寺廟、造佛像功德無量!

  淨土寺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杞國故都,蔡文姬故里——河南省開封杞縣圉鎮鎮王李夏村,初建年代不詳,建國前毀於戰火,片瓦不存。上義下悟法師看到這方眾生不聞正法,整個杞縣,甚至周圍幾個縣,都沒有一所有僧人主持的寺院,遂發菩提心,欲恢復重建淨土寺。在義悟法師慈悲心的感召下,淳正師父俗家家人捐出了宅基房作為修行弘法道場。當地信眾得知有出家師父到此,歡喜雀躍,方圓幾十裡的信眾爭相隨法師唸佛拜佛。

  今逢佛緣成熟,民心所向,為了護持三寶,使正法久住利益眾生,淨土寺義悟法師悲心切切,發心欲為鄉鄰、為眾生修建一個正法道場——重建淨土寺。

  淨土寺地處偏僻農村,交通條件不便,經濟條件十分落後。目前寺院有兩位正修出家師父:一位義悟大和尚為淨土寺主持;另一位淳正師父,俗家就在杞縣圉鎮鎮王李夏村。自發心重建淨土寺以來,淳正師父俗家家人捐出了自家的宅基房,寺廟收到了十方善眾的捐助,還有部分附近鄉鄰、居士主動來做義工。目前淨土寺已建成天王殿,由於資金缺乏,佛像還沒有請。五開間大殿造價320萬,現在地下室基本完工,大殿建設資金是邊籌邊建,資金來源於十方樂助。現在馬上就要立柱子和安裝斗拱,需要一大筆資金(七踩斗拱150組,每組800元;五彩斗拱150組,每組700元),如果斗拱安裝不了,大殿就要停工,整個淨土寺修建還存在鉅額資金缺口。“法不孤起,仗緣十方”,需借十方信眾發心發願,成就法運。

  感恩您這份彌足珍貴的`愛心、慈悲心、與菩提心!願這次發心的捐助能給您帶來終身的福報,廣種福田,培植福德。一份善舉,功在當今,惠澤百世。祈願淨土寺早日圓成!

  倡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 篇4

鄉賢、鄉親們:

  盛世修祠堂(廟),功德耀千秋!我xx村一九九二年遷居於xx舊圩對面的一片土地上,與xx村和xx村村頭小組毗鄰、和衷共濟!當時我村老一輩熱心人士嘔心瀝血,因陋就簡,將原奎洋後美堂(祠堂)的原材料(木料、瓦片、角子、石柱)等按原祠堂模樣在一個空地上仿建起來,主奉“開基始祖一世三郎莊公至十世等公祖先考、先妣,取奎洋《後美堂》公祖神位及香火,自此降福賜祥、全境平安。

  近二十多年來,祠廟庇佑,鄉親們安居樂業,仕農工商,發展順利,文化教育、成績卓然,現有大學生十餘個,已漸顯身手,事業有成者日多,真可謂是地傑人靈!

  現祠廟牆身已傾斜、地板沉積下陷,是個空虛地角,漏雨造成該牆體多處開裂,且破爛不堪,所以必須拆除重建,勢在必行!重建上下殿祠堂,恩澤後世,永惠萬代!相關重建事宜皆經過醞釀討論後,再經祈公祖問卜及地理師確定。

  將原舊地點擴大重建祠堂(廟)結構:設計上下殿,鋼筋混凝土仿古屋架,紅瓦屋頂,雕龍屋脊,石板地磚,厚木板門,包工包料,工程建設實行公開招標。

  籌備方式:善士仁人踴躍呼應,捐資形式不分多少,善舉不分先後,貴在有份愛心,祠堂廟裡橫匾一個《後美堂》,中梁木料、石柱中標者勒名留念!

  凡捐資200元以上者,勒碑列榜,永留芳名!樂捐善舉祠廟鑑,慷慨熱心眾頌揚!現向鄉賢、鄉親們倡議,踴躍捐款,為早日建成後美堂祠廟,庇佑族人更加興旺發達,福祉綿綿,世界功德無量!

  冀合境以安寧,子孫科甲聯登,金榜題名,祥和開泰、萬世太平!

  倡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 篇5

尊敬的社會各界人士及大德護法三寶弟子:

  佛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甘肅省張掖市民樂林蔭村靈隠寺,建於二百多年前,現佔地面積三百多平米,寺院有二百多年的神榆樹,大殿堂三間,小殿堂四間,共供佛像12尊,院內大鐘一副,香客房18間,有師父“道持”主持寺內事務,現有四位僧人。現多尊佛菩薩像安放於臨時搭建的彩鋼房內,仰望高大莊嚴的金燦燦的佛像,師父們心急如焚。

  今逢佛緣成熟,民心所向,為了護持三寶,為了讓大佛“慧傳千載,福佑萬靈”,為了使正法久住利益眾生,師傅們悲心切切,欲修建大雄寶殿,擇日將舉行大雄寶殿奠基法會。為保證修建工作順利進行,現將修建公佈於眾,希望大家奔走相告,願得諸位三寶弟子和善心人士助力,根據自已的能力大發慈悲喜舍之心,廣結善緣,鼎力相助,聚大眾之力,十方募捐,為寺廟添磚加瓦,籌集資金,力爭早日修好大殿,使佛像早日移座於大雄寶殿內,以慰師傅們焦慮之心。

  在這裡師傅們感恩您彌足珍貴的愛心、慈悲心、與菩提心!願這次發心的捐助能給您帶來終身的福報,廣種福田,培植福德。一份善舉,功在當今,惠澤百世。歡迎您到現場實地參觀捐助,願大家獲福無量,一切善願任運成就!希望看到的朋友們隨喜轉發,互相告知。阿彌陀佛!

  倡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修建寺廟捐款倡議書 篇6

各位鄉親、鄉賢、各位志士:

  伊祁山是“堯”的出生地,後因其五太子在此山出家修行,得名“太子庵”,併成為歷代佛教聖地。動亂年代建築損毀後經陸續修建,山頂廟宇已初見規模。為解決老人及行動不利者上山的困難,村民自發組織在山腳下重修廟宇。

  伊祁山(太子庵)位於順平縣萬頃桃源農莊民俗文化園(桃花節)內,距保定45公里。山上有古老的洞穴、眾多廟宇、殿堂、亭臺,及原始氏族群居遺址。

  這裡人傑地靈,自古就是一片風水寶地,相傳伊祁山是我們的`祖先“堯”的出生地。堯,姓伊祁,名放勳,史稱唐堯。公元前2377年農曆二月初二在伊祁山誕生,15歲封為唐侯。20歲其兄帝“摯”讓位於他。後因水災西遷山西,定都平陽。堯在帝位70年,90歲禪讓於“舜”,堯活了118歲。

  因堯帝五太子“丹朱”再此山出家修行,故又得名“太子庵”。經過歷代官府撥銀修建,成為佛教勝地。每逢廟會附近州縣黎民及朝廷命官,都要上山朝拜。後因動亂年代損毀,山上寺廟只剩遺址。近些年,經過各方支援和附近村民陸續修繕,山頂的廟宇已初見規模。

  至今每年正月、七月及仲春時節,顯官達貴、商賈百姓、佛門弟子、文人騷客、八方而來,雲聚這裡尋根祭祖、誦經許願、觀景賞花、參加民族文化活動,為親人祈福。

  為解決老人及行動不方便的人上山祭祖的困難,由山下張各莊村村民自發組織,民間募集資金,在山腳下修建廟宇一座。

  由於資金短缺,困難重重,因此,懇請各方力量來捐助。希望您踴躍出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慷慨解囊,積少成多,共同完成這次修建。請見書者伸出捐助之手,根據自己的能力出資、出物、出力。善心無大小,愛心無大小,或把平常亂花的錢節省下來,也可為修建寺廟添磚增瓦。

  您這份彌足珍貴的慈悲心、愛心與菩提心會給我們帶來無量的功德和福德。願這次的發心捐助給大家帶來終身的福報。一份善舉,功德無量,名留千秋,子孫增幅。

  倡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