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的倡議書(通用6篇)

勤儉節約的倡議書(通用6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倡議書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倡議書本身不具有很強的約束力,有關人員可以表示響應,也可以不表示響應。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倡議書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勤儉節約的倡議書(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勤儉節約的倡議書1

全市人民,各行業、各單位、各企業:

  進入7月份以來,受電煤漲價和短缺影響,全省各發電廠存煤急劇下降,發電機組出力嚴重不足,全省電力供應形勢日趨嚴峻,再次出現大規模限電,日均限電負荷近360萬千瓦。

  為了確保夏季電網安全和城鄉人民生產生活用電,確保奧運期間全市人民正常觀看奧運節目,在此,xx市經委和xx供電分公司聯合向全市人民以及各行業、各單位、各企業發出節約用電倡議:

  一、從我做起,從日常工作、生活中做起,樹立“少開一盞燈,節約一度電”的節能觀念,自覺節電,共同營造良好的節電氛圍。

  二、倡導使用高效節能空調,最佳化空調管理維護水平。空調溫度的設定要合理,適宜溫度為26℃-28℃,空調設定溫度每提高1℃ 可省電 6%。

  三、養成人走關燈、關空調、關計算機、關熱水器等不需要用電裝置的節電習慣,避免長明燈現象,減少待機能耗。

  四、在家庭中推廣使用節能燈,建議採用節能家電,建設綠色家庭。

  五、在日常生活中,儘量避開在用電高峰時段 (每日8:00—11:00、18:00—23:00)使用電熨斗、微波爐、電水壺、電熱水器等大功率家電。

  六、鼓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先進技術,淘汰高耗能裝置和落後的生產工藝,用好每一度電。

  七、鼓勵有條件的單位、企業和居民家庭,有計劃的進行照明、空調和用電裝置的節能改造,採購和使用符合國家能效標準的節能產品。

  八、企業要避免裝置空載執行,減少損耗,合理安排用電時間,鼓勵多在夜間低谷用電,在電力供應緊張時配合做好避峰用電工作,減輕電網高峰壓力。

  九、關閉所有霓虹燈、廣告燈,路燈實行定時半開。

  “開開關關照亮萬家燈火,點點滴滴匯成節能洪流。”讓我們攜起手來,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把節電行為落實到日常生活的細節之處,為全面推進“三城聯創”、建設環境宜人的新xx做出應有的貢獻!

  勤儉節約的倡議書2

各位同仁: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企業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正如前人所講:“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如似水推沙”。當前我們公司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的就是勤儉節約的美德,需要的就是從我做起、嚴於律己的這種精神,為此向全體員工做出如下倡議:

  1、節約每一度電。充分利用資源光照,減少照明裝置耗能,工作完成後及時關掉所有電源開關,包括電燈、電腦、飲水機等,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機關”,杜絕長明燈;尤其是更衣室、衛生間、會議室、職工之家、庫房、樓梯走道等公共區域的電源開關。

  2、節約每一滴水。合理使用水資源,用水完畢或發現龍頭滴水時,隨手關閉閥門,嚴防跑、冒、滴、漏的現象發生,杜絕“長流水”。

  3、減少一次性物品(如紙杯、捲紙、抽紙、垃圾袋等)的使用,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的汙染。

  請所有幹部員工牢固樹立勤儉節約的思想意識。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文化氛圍,讓“資源節約”走進每個部門、每個崗位,做到人人有責,人人負責,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建議各部門相互監督,共同遵守。各部門管理幹部要率先垂範,厲行節約,精打細算,為本部門員工做出表率,同時積極宣傳辦公節約小竅門,提高全體職工的節約意識和節約能力。

  節約不僅是一種工作習慣,更是一種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大家積極行動起來,攜手並肩、共同努力,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珍惜每一份資源,帶動員工、帶動身邊的人,爭創“節約標兵”、“節約部門”,為建設“節約型企業”貢獻一份智慧和力量。

  勤儉節約的倡議書3

親愛的同學們: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地球上的資源日益匱乏,汙染日益加大,我們應該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在此,我們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傳承節儉美德”從“八個一”的點滴做起:

  一、節約每一度電。做到隨手關燈,家用電器用完後養成馬上切斷電源的習慣。

  二、節約每一滴水。水龍頭用後及時關閉,取飲用水適量,不浪費一滴水。

  三、節約每一粒米。吃完餐盤所有飯菜,不浪費糧食。

  四、節約每一張紙。作業用紙,節約使用。不隨便撕紙,不浪費每一張紙,紙張儘可能雙面使用。

  五、節約每一元錢。不需要的東西不要買; 六、節約每一件衣。衣著整潔就是美;

  七、節約每一本書。可以同學互相藉著看,不要每本書都去書店買; 八、節約每一小時。給自己做個時間表,有計劃地學習生活。 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做節儉好少年。

  勤儉節約的倡議書4

  勤以修身,儉以養德,節約為美。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優秀品質的良好表現。中宣部、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出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的通知,要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深入進行節儉節約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節儉節約實踐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厲行節約、拒絕浪費的濃厚氛圍。在此,xxx院學生會向各位同學發起號召:

  一、節約每一粒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以“光碟”為榮,以“剩飯”為恥,堅持“餐餐不餘、年年有餘”,養成不剩飯的良好習慣。

  二、節約每一滴水。水是生命之源。以“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為榮,以“浪費水源”為恥,時刻不忘關緊水龍頭,天天洗涮切忌過量用水。隨身帶走未飲用完的瓶裝礦泉水,減少浪費。

  三、節約每一度電。電是文明之光。以“節約用電、合理用電”為榮,以“浪費電力”為恥,在每次最後一個離開教室、寢室或晚上就寢前,勿忘關燈和關閉各種不用的電器,用自然光時,就讓燈管“休眠”,創低碳校園,從節電開始。

  四、節約每一張紙。滴水是金,片紙是銀。以“節約用紙、合理用紙”為榮,以“浪費紙張”為恥,能雙面印刷,就不單面印刷;能用網路傳輸,就少用紙質寄送;能借閱書籍,就不再新印;能一紙多用、迴圈利用,就不再多費一張紙;能自帶水杯、碗筷,就不用一次性物品。

  五、節約每一分錢。無論國家財富、校園財產,還是家庭積蓄,每一分錢、每一件物品都凝聚著辛勞和汗水。以“艱苦樸素、合理消費”為榮,以“奢侈鋪張、虛榮炫耀”為恥,用好每一分錢。

  同學們,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浪費不以量小而為之,節約不以微小而不為,勤儉節約,細水長流。節約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品質。培育“崇尚節約,摒棄浪費”的節約型校園文化,逐漸形成節約光榮的風尚,應該從點滴做起,將這些小事堅持到底養成習慣,形成風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讓我們農職學子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共同努力建立節約型校園,全面建

  勤儉節約的倡議書5

廣大市民朋友們: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我校在日前舉行的行政例會上,就如何響應東港鎮黨委發出的《節約用紙倡議書》,面向全體中層幹部再次強調了要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若干要求。

  學校要求全體中層幹部:一要強化勤儉節約的意識,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用紙的良好習慣,做到節約使用每一張紙;二要加強對紙張領取、使用的監督管理,以此來控制紙張使用量,堅持“能不列印就不列印,能不復印就不復印”,確需列印的,儘量使用雙面列印,並在認真檢查校正、列印預覽後再列印,避免錯打、誤打造成紙張浪費。除正式公文外,儘可能透過適當縮小字型、縮窄頁邊距等辦法列印;三要用好學校OA系統,充分發揮電子媒介的優勢,倡導和推行無紙化辦公,非涉密檔案儘量透過OA系統網路傳發、傳閱,儘可能減少紙質列印;四要注重回收再利用。倡導迴圈使用紙張,不丟棄單面使用過的列印紙,做好紙張背面的再利用,無法再印的單面紙作為草稿紙使用,努力減少辦公用紙的使用和消耗。

  “踐行節約,人人有責”, 學校中層幹部們表示,勤儉節約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美德,他們將積極響應號召,率先垂範,從自身做起,從崗位做起,從點滴做起,做勤儉節約的倡導者、宣傳者、實踐者和示範者,為建設節約型科室、樹立學校良好形象做出自己的貢獻。

  勤儉節約的倡議書6

  為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斷養成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在全校倡樹崇尚勤儉節約、拒絕奢侈浪費之風,現向全校教職醫護員工生髮出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減少舌尖浪費,接力光碟行動”活動倡議:

  一、節約用電,拒絕長明燈,做到人走燈滅,儘量使用節能燈並減少使用時間。

  二、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人走水斷流,避免“水長流”現象發生,看到未擰緊的水龍頭應及時擰緊,漏水的水管及時報修。

  三、節約糧食,倡導“光碟行動”。在食堂就餐時按實際飯量購買飯菜,珍惜每一粒糧食,杜絕剩飯剩菜的行為。

  四、節約使用學習用品,列印紙、信紙儘量雙面使用,提高利用率,用完的紙製品不隨意扔棄。自帶水杯、餐盒,儘量不使用一次性杯具、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

  五、愛護公共財物,不破壞校園公共設施,看到損壞的設施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及時修理;要有主人翁意識,看到損壞公物的行為及時勸告並制止。

  老師們、同學們,勤可補拙,儉以養德,節約是責任,節約是品質,節約更是美德,讓我們共同身先示範,倡樹新風,既要做“光碟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碟行動”的示範者,更要做“光碟行動”的推動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光碟行動中來,傳遞正能量,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助推“勤儉節約”成為時代徽標、“儉約生活”成為社會時尚,為建成“美麗貴醫”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