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

藥材名稱:鬼筆

名稱出處:《本草拾遺》

概況

異名:朝生暮落花、狗溺臺(《本草拾遺》)。

基源:為鬼筆科鬼筆屬真菌細皺鬼筆的子實體。

原植物:細皺鬼筆Phallus rugulosus(Fisch.)O.Ktze.

歷史:《本草拾遺》載:“鬼筆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小兒呼為狗溺臺。主治瘡疽

疥癰瘻。晒乾研末,和油塗之。”即指該屬細皺鬼筆和紅鬼筆。

形態:子實體初期卵圓形,長徑為2cm,白色柔軟,有彈力,以後外皮破裂,抽出條柄,高10~15cm,全體極軟,頭部的菌蓋呈鍾狀,硃紅色,有細微的皺紋,表面有粘液,發惡臭,柄的上部淡紅色,下半部白色。(圖見《中國藥用孢子植物》.206頁.圖305)

生境與分佈:生於竹林等陰溫地。分佈於江西、河北、山東、安徽等地。

藥性

功效:解毒,斂瘡。

主治:癰疽、疳瘡。 ①《本草拾遺》:“主惡瘡、疽、

、疥、癰、蟻瘻等,並日幹,末,和油塗之。” ②《綱目》:“研末,敷下疳瘡。”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全國中草藥彙編·下冊》:“治瘡疽:紅鬼筆子實體焙乾或晒乾後,研末和麻油調成膏塗抹;或用幹末直接塗抹。(此菌有毒,不可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