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葉

藥材名稱:龍骨蓮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概況

異名:水龍骨、子母蓮、野藕(《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睡蓮科萍蓬草屬植物貴州萍蓬的根狀莖。萍蓬草屬全世界約25種,中國約5種,其中3種供藥用。

原植物:龍骨蓮Nuphar bornetii Lévl.et Vant.

形態: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橫臥,白色,有螺旋狀排列的黑色葉跡。葉漂浮,卵形至廣卵形,長約8cm,寬6~8cm,頂端圓,全緣,基部深心形,兩面光滑無毛,背面密佈點狀突起;葉扁細長,扁而中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萼片5,花冠狀,黃色,廣卵形,長約2cm,宿存;花瓣多數,長圓形,頂端微凹,長約6mm;雄蕊多數;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極短,柱頭有12個缺刻。漿果。種子多數。花期5~7月,果期7~9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633頁.1290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池沼、水塘。分佈於江西貴州。

藥性

性味:甘、微苦,涼。

功效:滋補清熱。

主治:勞傷虛損。

用法用量:內服:燉肉,30~60g。

臨床應用

食療:《嶺南採藥錄》:“治陰虛弱勞:鮮龍骨蓮根(去須)60g,燉肉吃,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