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

藥材名稱:砒霜

名稱出處:《開寶本草》

概況

基源:為砒石經加熱昇華製得的三氧化二砷純品。

歷史:砒霜最早載入《開寶本草》,並謂:“砒霜:療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不可久服,傷人。”但對砒霜的製法不可考。後來《本草衍義》較詳記載了其製法。李時珍在砒石條提到了砒霜,謂:“生者名砒黃,煉者名砒霜”;“熟砒霜以白色者為佳”。又曰:“砒乃大熱大毒之藥,而砒霜之毒尤烈”。說明了砒霜來之砒石、質純色白、毒性劇烈等特徵與現今砒霜一致。

產地 主產湖南、江西、廣東等地亦產。

生藥

鑑別:砒霜 呈塊片狀或粉末狀,白色。體重,無臭。露置空氣中不變化。砒霜能溶於水、乙醇、酸類及鹼類。加熱則升散而生蒜臭。

加工炮製:將砒石敲碎,放入陽城罐內,用鐵碗底蓋住罐口,碗和罐接觸處的隙縫,用棉紙溼封后,再用石膏粉(或粘土)封固,鐵碗內裝滿涼水,將罐置爐上用文火燒2~3小時,使昇華物附著在碗底部,然後揭開取下,並倒掉陽城罐的殘渣,將昇華物再入罐內,照上法反覆燒煉2~3次,便得純淨的三氧化二砷,即為砒霜。

貯藏:參見“砒石”條。

化學性質

參見“砒石”條。

藥理

參見“砒石”條。

藥性

性味:辛、酸,熱。有毒。 ①《開寶本草》:“苦、酸,有毒。” ②《玉楸藥解》:“辛,熱。大毒。”

歸經:《玉楸藥解》:“脾、肺、肝經。”

功效:劫痰截瘧,蝕癰疽腐肉,殺蟲,枯痔。

主治:寒痰哮喘,久瘧積痢,梅毒,痔瘡,瘰癧,走馬牙疳,癬瘡,潰瘍腐肉不脫。 ①《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衝心痛,落胎。” ②《開寶本草》:“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 ③《本草蒙筌》:“截瘧除吼,膈上風痰可吐,潰堅磨積,腹內宿食能消。” ④《醫學入門》:“主惡瘡瘰癧,腐肉,和諸藥敷之,自然蝕落。又治蛇尿著人手足,腫痛肉爛,指節脫落。為末以膠清調塗。” ⑤《綱目》:“蝕癰疽敗肉,枯痔,殺蟲。” ⑥《玉楸藥解》:“治寒痰冷癖,久瘧積痢,療痔漏,瘰癧,心疼,齁喘,蝕癰疽腐肉,平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003~0.015g。外用:研末撒或調敷,或入膏藥中貼之。

使用注意: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劇,內服需經特殊處理,不能持續服用。肝腎功能不良,體質虛弱者忌用,孕婦禁用。 ①《本草品彙精要》:“畏綠豆、冷水、醋。” ②《本草蒙筌》:“畏羊血。” ③《醫學折衷》:“大傷胸氣,脾胃虛者,切宜戒之。”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赤水玄珠》:“治哮喘:砒霜、面、海螵蛸各3g。為末,水調作餅子,慢火炙黃,再研令細。每服0.04g,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為度。小兒減半。忌食熱物。” ②龍骨散(《小兒藥證直訣》)治口疳,走馬牙疳:砒霜、蟾酥各150mg,粉霜1.5g,龍骨3g,鉛粉4.5g,冰片75mg。上藥先研砒、粉極細,次入龍骨再研,又次入鉛粉等同研。每用少許敷之。 ③砒霜膏(《太平聖惠方》)治久惡瘡:砒霜0.3g(細研),附子0.3g(末),苦蔘0.3g(末),硫黃0.3g(細研),蠟0.3g。用麻油60g煎,油熟下蠟,次下藥末,和令勻成膏。每用,先用蒴藋、柳枝煎湯洗瘡,拭乾,日二塗之。 ④砒霜散(《太平聖惠方》)治癬不問乾溼,積年不差:砒霜0.3g,硫黃0.9g,密陀僧0.9g,膩粉0.6g。上藥細研為末,癬幹即以生油調塗,若癬溼,即用藥末摻之。

醫藥家論述

①寇宗奭《本草衍義》:“砒霜,瘧家或用,才過劑,則吐瀉兼作,須濃研綠豆汁,仍兼冷水飲。” ②徐彥純《醫學折衷》:“瘧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藥,《本草》謂主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蓋以其性之至燥,大能燥痰也。” ③繆希雍《本草經疏》:“砒霜,稟火之毒氣,復經煅煉,《開寶本草》雖雲味苦酸,而其氣則大熱,性有大毒也。酸苦湧洩,故能吐諸瘧風痰在胸膈間。大熱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傷人也。”“砒黃既已有毒,見火則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瘧,不知《內經》雲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法當清暑,益氣,健脾,是為正治,豈宜用此大熱大毒之藥。如果元氣壯實,有痰者服之,必大吐,雖暫獲安,而所損真氣實多矣。” ④張璐《本經逢原》:“砒霜瘧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後大渴,則與綠豆湯飲之。砒性大毒,誤食必死。然狂痴之病,又所必需,勝金丹用之無不應者。枯痔散與白礬同用,七日痔枯自落,取熱毒之性以枯歹肉也。”

參考文章

砒霜中毒怎樣急救居家/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