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鴉

藥材名稱:桐根

名稱出處:《重慶草藥》

概況

基源:為玄蔘科泡桐屬植物白花泡桐的嫩根或根皮。

原植物: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

餘項參見“桐皮”條。

生藥

採集:9~10月採挖嫩根或根皮。

藥性

性味:《河南中草藥手冊》:“寒,苦。”

主治:①《重慶草藥》:“除風溼,清腸胃熱毒,用於風溼腳痛,腸風下血,痔瘡。” ②《河南中草藥手冊》:“消腫毒,祛風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煎汁熱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重慶草藥》:“治風溼腳痛:泡桐樹根120g,豨薟草120g。炕幹研細,兌酒服。” ②《河南中草藥手冊》:“治跌打損傷、骨折:泡桐樹根皮,韭菜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包紮固定。” ③《河南中草藥手冊》:“治神經性肩痛,晝輕夜重,老泡桐樹根皮500g,麥麩皮500g。取泡桐樹根皮煎水去渣趁熱與麩皮拌勻,熱敷患處,涼了再換。” ④《湖北中草藥志》:“治筋骨痛:泡桐根皮醉魚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單方應用:①《湖北中草藥志》:“治風溼骨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泡桐根皮15~30g。水煎服。” ②《湖北中草藥志》:“治跌打損傷,骨折:鮮泡桐根皮,搗爛,加酒炒熱外敷。” ③《湖北中草藥志》:“治癰瘡腫毒:泡桐根皮30g,水煎服,或搗爛外敷。” ④《湖南中草藥手冊》:“治筋骨疼痛:泡桐根皮30g,水煎服。”

食療:《湖北中草藥志》:“治紅崩,白帶、泡桐根皮30g,八月楂1個,豬肉250g。不放鹽共燉熟,湯肉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