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憲祖(1566~1641)

[拼音]:Aoweide

[英文]:Publius Ovidius Naso (公元前43~公元18)

古羅馬詩人。生於羅馬附近的小城蘇爾莫,家庭屬騎士階層,相當富有。青年時期曾受到良好教育,學習演說修辭,後又在雅典深造,並遊歷西西里和小亞細亞一帶,最後回到羅馬。他曾經擔任一些低階官職,但性情不愛政治,對詩歌卻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很有才華,結識了許多詩人。他的妻子出身名門,同奧古斯都家庭關係密切,使他在羅馬得以出入上層社會,過了30多年自由自在的生活。50多歲時,即公元8年,他突然被奧古斯都流放到黑海東岸的託彌(今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據他自述,流放是由於一首詩和犯了一些錯誤。有人認為這首詩可能指他寫的《愛的藝術》,被奧古斯都認為有傷風化;至於所犯錯誤,奧維德沒有明言,後人作過不少猜測,至今仍無定論,也許是宮廷鬥爭的犧牲品。他在流放期間曾熱切希望得到奧古斯都的寬恕,讓他回到羅馬,但始終未能如願,最後病死在異鄉。

奧維德從18歲左右起開始寫詩,他的詩在題材和技巧方面受到亞歷山大里亞風格的影響。他的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用埃勒格體(一稱哀歌體)格律寫成的各種愛情詩,包括《戀歌》、《列女志》、《愛的藝術》、《論容飾》、《愛的醫療》等。《戀歌》是他最早的作品,發表於公元18年左右,共49首,詩中主要抒發對一個名叫科林娜的女子的愛情。科林娜可能並無其人,而只是當時愛情詩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列女志》共21篇,後6篇可能不是出自奧維德的手筆,而是別人的仿作。詩人用書信形式描寫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子如珀涅洛珀、美狄亞、狄多等的離恨悲怨之情。《愛的藝術》(3卷)傳授愛的技巧。《論容飾》專談脂粉等化妝用品,現僅存開頭的約 100行詩。《愛的醫療》同《愛的藝術》有密切的聯絡,可能是為了平息一些人對《愛的藝術》一書的指責而作。奧維德生活在奧古斯都的統治得到鞏固的時期,當時奴隸主階級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奧古斯都為了整頓社會風尚,鞏固新政權,採取了不少恢復古老道德的措施,但收效甚微。奧維德這一時期的愛情詩內容輕佻,但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生活面貌。他的詩語言優美,技巧嫻熟,發展了提布盧斯和普羅佩提烏斯的埃勒格體愛情詩傳統。奧維德在這一時期還寫過悲劇《美狄亞》,可惜早就散佚。

長詩《變形記》和《歲時記》是奧維德創作成熟時期的作品。《變形記》是他的代表作,全詩15卷,取材於古希臘羅馬神話,根據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靈魂輪迴”理論,用變形,即人由於某種原因被變成動物、植物、星星、石頭等這一線索貫穿全書,共包括大小故事250多個(其中以愛情故事為主),是古希臘羅馬神話的大彙集。故事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由宇宙的創立,大地的形成,人類的出現開始,直至羅馬的建立,凱撒遇刺變為星辰和奧古斯都順應天意建立統治為止。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根據神話傳說的某些外表聯絡,把它們串連起來。為了使情節生動,作者採用了不同的敘述手法,使許多著名的古代神話傳說得到精彩的描述。作者著力於人物的心理描寫。《變形記》原稿在奧維德被流放前已基本完成,但未及最後加工。《歲時記》原計劃為12卷,按時間順序敘述羅馬宗教節日及其有關的傳說、歷史事件和祭祀儀式、民間習俗等,作者只寫了前6卷,即因流放而中斷。殘稿在作者死後由友人發表。《變形記》和《歲時記》共同的思想傾向是宣揚羅馬的偉大及其光榮的歷史,讚揚奧古斯都的統治,這表明作者這一時期已有意識地把自己的創作納入官方思想意識的軌道。

奧維德流放期間的作品主要是《哀歌》和《黑海零簡》。《哀歌》共5卷,收詩50首。《黑海零簡》共4卷,收詩46首,為詩人流放期間致妻子、友人或羅馬的一些達官貴人的信件。前3卷由作者自己收集,第4卷在作者死後由友人收集發表。這兩部作品的內容相近,主要描寫流放途中的感受、流放地的風土人情和艱苦的生活,表達作者被禁錮異鄉時孤獨、痛苦的心境和對羅馬的眷戀之情。此外,他在流放期間還寫過《鴆毒》和《捕魚》等詩,前者摹仿希臘詩人卡利馬科斯的同名作品寫成,抨擊不忠實的朋友;後者只留下134行詩,主要介紹黑海的魚類品種,它們的藝術價值都不高。

奧維德的詩在當時非常流行,中世紀時仍然受到歡迎。從文藝復興開始,他的《變形記》向歐洲人展示了豐富多采的古代神話世界,受到特別推崇,許多作家、藝術家從中吸取創作材料。他的詩對但丁、莎士比亞、歌德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書目

E.K.Rand, Ovid and his Influence,1925.

W.Brewer, Ovid's Metamorphoses in European Culture,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