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
[拼音]:Xizang Zizhiqu Dang’anguan
[英文]:Archives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中國省級綜合性檔案館。1980年12月成立,原名西藏自治區歷史檔案館,設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印經院大樓內。1990年7月遷至新館,館址在拉薩西郊。
館藏檔案截至1990年底,有90個全宗,約 300萬件(冊),包括從元代、明代、清代、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1959年西藏平叛改革歷時 700多年的檔案。這些檔案主要來源有:噶廈(原西藏地方政府)、譯倉(達賴祕書處)、攝政王辦公室、噶廈和布達拉宮下屬各辦事機構、班禪堪廳、昌都噶廈、亞東噶廈以及色拉寺、哲蚌寺、薩迦寺和拉薩附近的各個寺廟。此外,檔案館還有藏文圖書資料3000冊。檔案的主要內容有:歷代皇朝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給達賴、班禪、駐藏大臣的封文、詔書、訓令,噶廈向下釋出政令的檔案草稿和下級機關呈送的各種報告、納稅清冊,清末以來英、俄、德、法、日等國與西藏地方政府的來往文書等。這些檔案反映了西藏 700多年中政治、經濟、宗教、歷史、軍事、司法、涉外關係、文化、科學、農牧業生產等各方面的概貌,反映了中國中央政府對西藏長期行使主權的歷史事實。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居住的邊疆地區,長期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統治,因此所形成的檔案往往帶有較強的民族、宗教和邊疆地區特色。除了有少量的漢文、蒙文、滿文、迴文、英文、印地文、尼泊爾文的檔案外,絕大部分是用藏文書寫的,其格式是整張藏紙橫書,因紙張較大,或卷放或疊放,展開以後有的可達到數米甚至數十米長。至1990年底,已經整理出歷史檔案近130萬件,完成了9800多份照片檔案和91個唐卡(壁畫、卷軸畫)的編目工作,修復殘損的珍貴檔案4600多件。
該館原址年久失修,新館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其中庫房面積6000多平方米。有工作人員40餘,約80%為藏族,其中高階技術職稱者6人,中級技術職稱者9人。還購置了較為先進的縮微等裝置,結束了多年來西藏檔案館基礎設施簡陋陳舊的歷史。
該館在較為艱苦的條件下,為加強民族團結、保衛邊疆、維護祖國統一,為西藏地區文化科學事業和經濟的發展作出一定貢獻。1959~1990年共提供檔案資料 5萬多件(冊),其中有為配合中印邊界鬥爭提供的3.6萬件邊界外事檔案,有為西藏革命展覽館提供的揭露農奴制罪行的材料,有拉薩河水文資料、地名資料、自然災情資料,還有地方史資料、中俄和中英關係資料、金融史資料、藏戲史資料等。還與外單位合作編輯出版了《鐵虎清冊》、《西藏災情檔案──雪災篇》、《西藏地震史資料》等檔案資料彙編。1982年舉辦了西藏珍貴歷史檔案展覽。新館還辟有以“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為主題的《歷史的縮影和結論》檔案陳列室,接待參觀者數千人次。(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