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

[拼音]:Yueyan

[英文]:Yue Dialect

清代輯錄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和山陰(今浙江紹興)兩地方言俗語的著作。範寅(1827~1897)撰。光緒八年(1882)谷應山房刻印發行。《越諺》分 3卷:上卷語言、中卷名物、下卷音義。語言卷所收的多為諺語。根據內容、形式和出處,分為18類:述古、警世、引用、格致、借喻、占驗、謠諑、謎 、事類 、數目、十隻、十當、頭字、哩字、翻譯禽音、詈罵譏諷、孩語孺歌和勸譬頌禱。其中“述古”和“引用”兩類所收詞語大都是見於典籍的書面語言,其餘16類基本上是民間常用的口頭俗語。 “十隻”、“十當” 、“頭字”、“哩字”等是把詞語中有“只”、“當”、“頭”、“哩”等字的分別列入這四類中。中卷名物是分類詞語,按詞義分為24類: 天部、地部、時序、人類、神祇、鬼怪、疾病、身體、屋宇、器用 、貨物、飲食、服飾 、禽獸、水族、蟲豸、花草、竹木、瓜果、谷蔬、臭味、形色、技術和風俗。各類所收條目大都附加註釋,如天部“”下,註明“吼,去聲,即虹”。下卷音義分為10類:一字六音,四同一異,兩字並音,疊文成義,字音各別,北方口音,重文疊韻, 單辭只義,聲音音樂和發語語助等。前6類著重分析字音,後4類介紹形容詞的重疊形式,以及“呼其音而不得其文”的單音詞,象聲詞和語氣詞。音義卷後有附論 6篇,除《論雅俗字》1篇外,其餘5篇都和方言本身無關。《越諺》3卷輯成(1878)後3年,作者又增輯《越諺剩語》 2卷,附在《越諺》後面一起印行。《越諺剩語》上卷是“其婦孺常談而不成句者”,下卷是“成句而為學士雅言者”。《越諺》如實記錄了當時民間的口語,對研究浙江吳方言的歷史演變,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但體例不夠嚴謹,內容取材比較龐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