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大容
[拼音]:Sashan Wangchao kaogu
薩珊王朝系古代波斯最後一個王朝,因其建立者阿爾達希爾的祖父薩珊而得名。226年,薩珊王朝滅帕提亞王朝後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新波斯帝國,它長期與羅馬、拜佔廷帝國、噠人作戰,疆域常有變化,科斯洛埃斯一世(即庫思老一世)在位時,王朝處於極盛時代,其統治範圍西抵幼發拉底河,南臨波斯灣,北達高加索、亞美尼亞,東至帕米爾高原,此後勢力漸衰。637年,阿拉伯人入侵,642年王朝傾覆。巳發現的薩珊王朝的考古資料主要是建築遺蹟、雕刻和金屬器物。
建築
薩珊王朝普遍流行拱頂結構的房屋,半球形的圓屋頂以內角拱或突角拱支撐蓋在方形的房屋上。安息王朝時代已出現的拱頂桶形建築“依旺”(見安息王朝考古),這時已廣泛用於王宮建築的入口和覲見廳。薩珊王朝的城市建築遺蹟主要有泰西封城及科斯洛埃斯二世所建的宮殿、菲魯扎巴德城、畢沙普爾等。泰西封原系安息王朝的首都,薩珊王朝時代於4世紀重建,以巍峨的王宮著稱。王宮的中央是一座高約37米、拱跨約25米的拱頂大廳,四周連著帶拱頂的暗樓。王宮以磚石建成。城內還殘留下20座拜火神廟。廟宇平面呈方形,屋頂為圓形,屋子四周為帶拱頂的走廊。不少廟宇建於岩石山峰頂上,幾公里外即能看到廟前燃燒的“聖火”。各類建築物的牆面均以帶有雕刻圖案的灰泥或鑲嵌物作裝飾。菲魯扎巴德城址平面呈圓形,象徵瑣羅亞斯德教所崇拜的太陽圓盤。有三道環城城牆,外面兩道城牆各有4座城門。 城市中央是王宮、政府官邸、神廟和烽火塔。建築物都呈方形,帶圓屋頂。
雕刻
薩珊王朝的雕刻,特別是岩石浮雕獲得高度發展。 絕大多數浮雕刻於王朝建立後的最初150年內。它們廣泛分佈於薩珊帝國各地,僅在今伊朗境內就有30處以上。浮雕的畫面都是表現神授王權、戰勝敵人、各民族對國王朝貢等事件的。其內容具有明顯的頌揚王室的特徵。表現形式既吸收了羅馬高浮雕的手法,又創造了典型的伊朗紋飾化的風格。與安息王朝時代的人物正面浮雕不同,既有正面又有側面的形象。最著名的是波斯波利斯城址附近的羅斯塔姆岩石浮雕。它採用羅馬傳統的高浮雕手法,表現阿爾達希爾被授予王權時的場面,國王和神都騎在馬背上。此外,雕刻藝術還廣泛見於寶石和印章上。最傑出的寶石雕刻是一塊岩石結晶,上面刻畫了科斯洛埃斯一世登基時的情景,今藏於巴黎國家圖書館。
金屬器物
薩珊王朝已發現的遺物中,金屬器物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金屬器的式樣、裝飾和製作工藝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金、銀、青銅製的橢圓形盤、碗、水罐和瓶是最常見的器物。其中銀器尤為流行。描述國王狩獵的情景是金屬器裝飾的主要內容,不少器物表面還錘鍱出表現國王登基及慶典的場面或各種動物的形象。
薩珊王朝的考古材料證明,這一時期的文化在許多方面達到了古代波斯文明的最高成就。薩珊王朝的文化繼承、保持了兩河流域和古代波斯的文化傳統,同時也受到羅馬、拜佔廷文化的影響。創造這一文化的不僅是波斯人,而且還有歷史上的西亞和中亞的各族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