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羅夫斯基,В.В.
[拼音]:boliweiyaren
[英文]:Bolivians
南美洲玻利維亞居民的總稱。約592萬人(1982),其中四分之三居住在海拔3700~3900米的高原上,為世界上少數高原居民之一。人口密度較低,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4人。城市人口約佔35%。通用西班牙語,並廣泛使用艾馬拉語和克丘亞語。90%的居民信天主教。
現今玻利維亞為古代印加帝國的一部分。1538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42年以上祕魯名義加入祕魯總督轄區,1776年加入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在殖民時代,印第安人被迫從事繁重的採礦勞動,曾多次奮起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1809年5月25日在丘基薩卡爆發起義,為玻利維亞的獨立戰爭奠定了基礎。1824年民族英雄S.玻利瓦爾的軍隊在阿亞庫喬戰鬥中擊敗西班牙總督府軍隊,1825年贏得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玻利維亞民族民主運動日趨高漲,1952年4月爆發人民武裝起義,推翻了H.巴利維安·羅哈斯親美獨裁統治。近年來,爭取民主權利的鬥爭日益高漲。
在現代玻利維亞人中,印第安人佔53%,印歐混血種人約佔32%,白人約佔15%。印第安人以艾馬拉人和克丘亞人為最多。艾馬拉人居住在北部地區,是高原上最早的居民;克丘亞人曾是印加帝國的居民,住河谷地區。這兩支印第安人均以“艾柳”(即氏族)為其基本社會經濟單位。印第安人目前佔農業人口和礦場非熟練勞動力的大多數。另有約5萬名“森林部落”印第安人,現居東部地區,主要劃分為塔卡納人、帕諾人、阿魯阿科人、查帕庫拉人、博託庫多人等支系,有各自的方言,從事採集和農業,大多保持原始的部落習俗和信仰。印歐混血種人,當地稱喬洛人,通常從事手工業或經商。白人主要是西班牙人、德國人和義大利人的後裔,一般充任行政官員,居於社會上層。還有少數黑人,系西班牙殖民者從非洲販運來的黑奴的後裔。最近外來移民(包括日本人)大部分種植水稻。農業和礦業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生產落後,主要是因為實行封建農奴制,廣大印第安人受到殘酷剝削造成的。印加帝國在文化上曾留下深刻影響,表現在飲食、音樂、服裝和建築物(如波託西城聖洛倫索大教堂)等方面,居民仍以“光榮的印加祖先”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