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3篇

  逆境是人生的搖籃,磨鍊是成功的良伴,挫折是英才的乳汁,失敗是勝利的基石。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篇1

  他很不幸,出生剛剛8個月,就因一場疾病失去了光明,使自己徹底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以至於長大後,在他的腦海裡竟沒有一絲影像和顏色的記憶。除了無邊的黑暗,他什麼也看不見,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不知道花兒有多美麗,甚至連看一眼自己的媽媽都成了平生最大的奢望。

  他的童年是苦澀的,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內心有多麼自卑,有多麼脆弱,有多麼痛苦。他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最不幸的人,別人一生下來,就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就可以看見世上的一切,而自己連爸爸媽媽長什麼模樣都不知道。因為看不見,他常常被碰得鼻青臉腫,常常被摔得頭破血流,常常被別人嘲笑和欺負……他不知道自己將來還要面臨多大的痛苦和磨難,未來對他來說實在太可怕了,他的眼裡一點兒希望也沒有。

  每每看到他孤獨、絕望、無助的樣子,母親的心就碎了。從內心講,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呢?可是,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只能接受現實,揚長避短,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夠獨立生活的人。母親忍著眼裡的淚水,鼓舞他說:“孩子,雖然你看不見陽光,但你可以讓自己的心裡充滿陽光;雖然你不幸失去了光明,但你還有雙腳、雙手、鼻子、耳朵和嘴巴,更重要的是你還有一顆聰慧的腦袋,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甚至取得事業的成功。”

  媽媽的話讓他幡然醒悟,儘管他看不見任何東西,但他的觸覺和聽覺非常好,記憶力也相當不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過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於是,他開始主動配合媽媽,跟著她學穿衣服,學走路,學煮飯,學做家務,學讀書,學寫字等。雖然他付出了常人數倍的努力,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但他最終學會了行走和照顧自己,他非常開心,也漸漸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在母親的教育和引導下,他的性格變得樂觀而堅強。有一次,他跟著奶奶到外地去玩,一群不懂事的小孩追著他喊:“小瞎子,看不見!小瞎子,沒出息!”奶奶聽後心裡十分難受,想找那些小孩的家長算賬,但他微笑著對奶奶說:“奶奶,算了吧,我本來就是瞎子,他們沒有說錯,就讓他們這樣叫好了!”

  8歲那年,父親給他買了一臺電子琴,他歡喜異常,愛不釋手,每天都要彈上好幾個小時。他的音樂天份極高,一首曲子練習幾遍,就能準確地彈奏出來,並且還能彈出從收音機裡聽來的歌,音符和節奏都很到位。母親十分高興,還專門給他請了一個音樂老師。但是,隨著課程的繁複,學習的深入,難度的增加,他開始懈怠了。畢竟練琴是辛苦的,枯燥的,泛味的,更何況他還只是一個幾歲大的孩子。

  見此,母親問他:“你喜歡練琴嗎?”

  他點點頭說:“喜歡。”

  母親說:“既然你喜歡,就應該堅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終,不要一遇到點困難就想到退縮放棄。如果你不能堅持,怕苦怕累,那你做別的事情也會如此。這樣下去,你就會一無所長,那將來能幹什麼呢?”

  他聽後,慚愧地拉著母親的手說:“媽媽,對不起!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從那以後,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如一地做一件事情。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成了一個舉世矚目的明星。

  他就是集作詞、作曲、演唱、樂器、模仿、主持等眾多才藝於一身,被譽為藝界奇才的盲人歌手楊光,2007年他獲得了《星光大道》的年度總冠軍,2008年他受邀參加了北京殘奧會開幕式演出,同年還參加了春節聯歡晚會演出,2010年他又參加了廣州亞殘會開幕式演出。一路走來,楊光用歌聲告訴大家,雖然他看不見陽光,但他的心裡充滿了陽光,只要自己不拋棄、不放棄,沒有什麼能阻擋你成功。

  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篇2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臺,就釋出第一號法令,把猶太人比作“惡魔”,叫囂著要粉碎“惡魔的權利”.不久,哥廷根大學接到命令,要學校辭退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純猶太血統的人.在被驅趕的學者中,有一名婦女叫愛米·諾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這所大學的教授,時年5l歲.她主持的講座被迫停止,就連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這位學術上很有造詣的女性,面對困境,卻心地坦然,因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

  諾德生長在猶太籍數學教授的家庭裡,從小就喜歡數學.1903年,21歲的諾德考進哥廷根大學,在那裡,她聽了克萊因、希爾伯特、閩可夫斯基等人的課,與數學解下了不解之緣.她學生時代就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論文,25歲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女數學博士.

  諾德在微分不等式、環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由於當時婦女地位低下,她連講師都評不上,在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強烈支援下,諾德才由希爾伯特的“私人講師”成為哥廷根大學第一名女講師.接下來,由於她科研成果顯著,又是在希爾伯特的推薦下,取得了“編外副教授”的資格,雖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實力.

  諾德熱愛數學教育事業,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她終生未婚,卻有許許多多“孩子”.她與學生交往密切,和藹可親,人們親切地把她周圍的學生稱為“諾德的孩子們”.我國代數學家曾炯之就是諾德“孩子”們中的一個.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諾德被迫離開哥廷根大學,去了美國工作.在美國,她同樣受到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同樣有她的“孩子們”.1934年9月,美國設立了以諾德命名的博士後獎學金.不幸的是,諾德在美國工作不到兩年,便死於外科手術,終年53歲.她的逝世,令很多數學同僚無限悲痛.愛因斯坦在《紐約時報》發表悼文說:“根據現在的權威數學家們的判斷,諾德女士是自婦女受高等教育以來最重要的富於創造性數學天才.”

  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篇3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鬥,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逆境造就成功的名人故事的人還:

1.逆境鑄就成功的名人例子

2.逆境中成功的名人故事6個

3.在逆境中成功的名人故事

4.逆境與成功的名人事例

5.名人逆境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