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書法特點

  書法藝術作為一種非語言符號,在傳播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隸書的藝術特徵:

  隸書的藝術特徵,通常來說就是東漢隸書的個性風格。現在來從藝術審美的角度談一下隸書總的藝術特徵。

  1、厚重。表現為氣勢渾厚,茂密凝重,雄健壯美。東漢時的隸書石刻,或立於廟宇,或處在崖壁,形制高大,氣勢渾巨集。字型比較大,結構茂密,點畫粗壯有力。其用筆不同於篆書的篆引,而是全力鋪毫,逆行澀進。它給人的藝術感受不是帖學一路的俊逸清秀,有書卷氣,而是曠達雄渾,氣勢壯美。它不是諸葛亮的羽扇綸巾,風流倜儻,而是關公,張飛那樣的粗獷豪放,氣勢逼人。

  2、樸拙。表現為樸實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隸書的產生和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好多簡牘石刻出自民間書手,有些為急就,因而,隸書雖然總體是方整的,靜態的,但卻平中有敧,靜中有動,拙中有巧。仔細觀察傳統隸書,字形結體很少見橫平豎直,方正勻稱的。多是敧側險絕,參差錯落,疏密有致,隨字造勢,同字異形,自然天成。大眾在欣賞這類書法時,與自己頭腦中固有的對漢字的定勢會有巨大的反差,感到生醜古怪,像兒童體。清代傅山講的“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就是對這類書法審美觀的體現。但傅山主張的拙,醜,支離,真率,本質是要自然大氣,反對做作修飾,而不是純粹的“醜”書。

  3、高古。表現為取法高遠,古典味濃,金石味重。因為隸書從篆書演變而來,所以在隸書結體中常帶有篆書的造形,有的是用隸書的筆法寫出篆書的結構,有的用篆書的筆意寫出隸書的形態,似篆似隸,篆隸雜揉。有一種古典美。另外,我們看到的隸書碑刻是經過人工和天工的二次創造形成的面貌,一是有人工刻鑿的痕跡,二是經過長期天然風化剝落,因而有的字形模糊,點畫斑駁,線條毛澀,有一種朦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