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創業成功事蹟

  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網商 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隨之網購也漸漸火了起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1:網售多肉植物年賺百萬

  天時:消費環境變化,需求造就市場

  根據江蘇、山東和四川等地媒體的報道,自去年中國政府換屆並倡導節儉風以來,公務用花采購明顯減少,城市道路景觀花和會議擺花的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在銷售渠道方面,以政府和企業客戶為主的下花店遭受明顯衝擊。依賴公務用花的花店一半以上持續虧損,而1/3瀕臨倒閉。而在鮮花生產方面,許多以種植此類花卉為主的農場生意逐漸清淡,以往的花卉土地開始閒置,許多花農也已無工作可做。

  這樣的局面給花卉電商創業者帶來了機遇。線上渠道的經營成本遠低於實體花店,經營者也可以承受較低的利潤。此外,小創業者在當前環境下更容易找到適合種植的土地,土地租金的低廉對創業者很有利。另外,各類花卉中,多肉植物是受個人消費者青睞的一個品種,受政策環境影響較小。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普通人開始熱衷於園藝種植。不過,大部分開花植物對種植技術的要求較高,非專業人士常常會把花養死。相對而言,多肉植物容易成活及生長,適合擺放在辦公桌或陽臺等場所,同時也可以作為饋贈禮品,因此受到許多花友的追捧。

  地利:物流方便,成本低廉

  相對於玫瑰和百合等常見鮮花,多肉植物的物流配送更容易。因為多肉植物通常很耐旱,因此能承受在無水環境中長途運輸,只需使用紙、網袋和包裝盒,就可以在無土的情況下打包發運。植物本身體積較小,因此不會損壞外包裝,只需稍許掌握技巧,包裹也可以確保植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完整。值得一提的是,Icydaizy為進一步節約物流成本,網店近期已開始與全國各地的實體花店合作,在擴大渠道的情況下幫助花友就近購買。

  與此同時,多肉植物本身可以通過葉插等方式繁殖,節省了種植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使其除採購優良種子之外的成本更為低廉。此外,多肉植物的大規模種植難度較小,而不同品種的種植方式基本類似。因此,創業者可以開拓更多的品種,而不會因不同品種之間差別很大的種植技術焦頭爛額,有利於產品的多樣化。

  人和:競爭既靠粉絲,也靠質量

  在營銷領域,近期微博與淘寶的打通給小創業者帶來了便利。到目前為止,Icydaizy的線上花店主要通過微博進行營銷,賬號已吸引了數萬粉絲。在淘寶上新之前,店主可以在微博上釋出訊息,聚集人氣。而在微博和淘寶打通之後,店主還可以在淘寶平臺上針對微博粉絲開展專門的促銷活動。不過對於近期熱門的微信公眾號,她認為每天只能傳送一條廣播訊息的限制給營銷帶來了不便。相對於微博,微信是點對點通訊工具,而小創業者往往缺乏足夠的精力來從事這一工作。

  近期,隨著商機的逐漸顯現,多肉植物電商的競爭正日趨激烈。在電商平臺上,價格毫無疑問是重要競爭力之一。不過對於多肉植物這類單價較低、主要用於玩賞的商品,質量也是購買者看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創業者需要注意在多肉植物送到購買者手中時的品相。而這包括種植和物流兩方面,因此,優良的種子、一定的種植技術和有保障的物流配送缺一不可。

  未來發展:種植土銷售不少賺

  多肉植物在網路銷售時還有另一個有利因素,即可以搭售專業配製的種植土。許多花友為了確保種植後的良好品相,在購買植物時往往同時購買種植土,這也使一些網店出售的種植土成為了品牌。資料顯示,種植土銷售目前佔一些多肉植物網店總銷售額的逾五成。僅僅銷售種植土就足以確保整個經營的盈虧平衡,而銷售植物植株將成為淨賺的生意。

  創業半年多之後,Icydaizy的多肉植物種植面積已從1畝發展至近10畝,而年銷售額預計也將達到100餘萬元,因此她正在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式。

  對於商品供貨,除自行種植外,創業者可以與更多有土地的花農合作,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收購花農種植的成品。而對於銷售市場,當前國內市場仍沒有飽和跡象。不過憑藉花卉農業的成本優勢,出口電商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2:網上賣土產成三皇冠

>

  劉怡坐在電腦前,十個指頭在鍵盤上飛快敲擊,阿里旺旺“叮咚叮咚”響個不停。此時剛剛早上9點,生意已好得讓這個淘寶女掌櫃有些應接不暇。劉怡是麗水遂昌人,今年36歲,在遂昌電子商務圈已是“大佬”級人物。她和老公徐振峰把一家名為“竹之語”的淘寶店鋪,做到了三個皇冠——按照淘寶店鋪等級劃定標準,“三皇冠”意味著好評超過了五萬個以上。

  2005-2008年:起早貪黑,收入微薄,夫妻倆在杭州艱難度日

  2000年的一天,劉怡在網上遇到了大自己4歲的衢州小夥徐振峰。二人聊得投緣,相知,相愛。徐振峰是北京理工大學力學專業的學生,1998年混進了他一直感興趣的IT界,此後來到杭州一傢俬企負責網路安全,每個月五六千元的薪水。為了愛情,劉怡也從遂昌來到杭州打拼,幾年裡換了好幾份工作。

  2005年,兩人在杭州共築愛巢,並有了女兒。這兩件大事碰在一塊兒,讓小兩口手頭拮据。“兩人每月加起來進賬七八千元,除去按揭和養孩子的錢,剩餘的僅夠養活自己。”劉怡說。一邊要照顧孩子,一邊還得賺錢,劉怡在自家小區邊上開了家小水果店。她每天起早貪黑地忙,但生意一般,一個月下來也就千把元。為了省一點,徐振峰每天上下班得騎兩個多小時的車。

  2008年:

  母親帶來的番薯條網上熱賣,她決定回遂昌專職開網店,2008年的一天,劉怡的媽媽華碧霞給小兩口帶了點遂昌特產——番薯條。“那是農家自己做的番薯條,也沒有什麼包裝,但口感不錯。”劉怡自己吃著覺得不錯,萌生了拿到網上賣的想法。

  夫妻倆一合計,開起了淘寶網店,徐振峰還在某杭州本地論壇裡發帖介紹遂昌番薯幹。一有人要,就叫媽媽從遂昌用食品袋分裝好,發貨。“沒想到很多人喜歡這些土產,賣得很好。”劉怡說,開張第一月一算賬,劉怡咧開了嘴——進賬七八百元,這對於過得緊巴巴的小兩口不啻為一種驚喜。

  第二個月,收入翻了兩番,達到2000多元。又過了一兩個月,月收入接近5000元!這樣持續了半年,訂單越來越多,遂昌老家的媽媽忙於進貨、發貨,力不從心了。劉怡索性關了水果店,帶著女兒回到遂昌,一邊看孩子一邊開網店。此時,徐振峰還不願放棄在杭州打拼多年獲得的職位,決定先看看。

  2008年—2011年:網店越做越火,丈夫辭職來幫忙

  親朋好友也加入進來劉怡回家專職開店後,每天出貨量從十來單漲到五六十單。2010年10月,徐振峰辭職,來到妻子身邊。IT專家的加入讓劉怡如虎添翼。夫妻兩人新開了一家農特產品店,還將原先的老店取名“竹之語”,專門賣竹炭。

  劉怡的媽媽、姐姐和姑媽見小夫妻忙不過來,也都放下自己的活計過來幫忙。以往熱衷麻將的她們,這下十天半月都摸不上一把了。徐振峰26歲的弟弟徐欣來遂昌取經後,也開起了網店,現在已做到雙皇冠。親朋好友的網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夫妻倆樂觀其成。他們說,遂昌土特產品一家店根本做不過來。

  2012年:

  借力《舌尖上的中國》,遂昌土特產通過電子商務走向四方,“取最新鮮的冬筍切寸段,下重油,加各種調味料,即成為江浙一帶最常見的家常菜油燜冬筍。”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自然的饋贈”中講遂昌冬筍的解說詞。這部紀錄片在2012年的熱播,讓遂昌土特產在網上大受歡迎。

  劉怡和徐振峰網店裡筍乾賣得最火,一些外地酒店一開口就是幾百斤。兩家網店最多一天接160多單,全年營收超過200萬元。“現在,遂昌已成了一個‘淘寶縣’,僅有5萬多常住人口的小縣城,大大小小的網店已近1500家。遂昌館還成了淘寶網上的第一個縣級館。”前IT界人士徐振峰說。

  現在,遂昌的竹炭、菊米、烤薯早已在網上打出名氣。金竹山茶油、七頭山土豬、桃源尖高山蔬菜、北界紅提、黃泥嶺土雞、建洋稻米,也通過電子商務走出了小山村。

  2013年:

  幫助新手不厭其煩,推介家鄉不遺餘力,有錢了,兩口子開起了大眾途安,在遂昌縣城蓋起了小樓,每年全家人出門旅行一趟。不過,他倆沒有忘記事業草創時期的艱辛,對於新手,他倆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經驗、竅門。現在已小有名氣的劉怡,只要有機會總是不忘向外地網友、客戶推薦遂昌。沒想到,還真有網上的外地買家,特意跑到遂昌遊玩,讓劉怡帶著到處轉,收購各種遂昌土特產品。劉怡說,希望網店能做得更大,還希望有更多人關注遂昌,走進遂昌,將遂昌的好東西帶回。

  3:女大學生開網店買賓士

  大多數畢業生還在辛苦找工作時,畢業於重師的小魏已經開上了賓士。2012年4月,她拿著5000元開起了網店,一年下來竟賺了30萬元,用賺來的錢買了哈雷摩托車和賓士smart車。

  昨日,她向記者表示,她是在創業失敗之後才開起了網店,“成功沒有祕訣,都是從失敗中一步步走過來的”。

  嫌零用錢少租鋪開店

  昨日,記者在沙坪壩步行街見到了小魏。跟普通的90後一樣,她戴著萌萌的黑框眼鏡,留著一頭利落的短髮,穿著隨意,話也不多,看起來比同齡人更成熟穩重。不同的是,她正開著自己賺錢買來的賓士smart車。

  “當初想要開店,其實並沒想到能做成事業,只是想賺點零花錢而已”,小魏告訴記者,她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平時對她管教嚴格,每月只給她800元的生活費,但她平時愛玩,也愛買衣服,“800元不夠用,只好自己賺錢了”。

  為了賺錢,小魏從大二開始就租格子鋪賣小飾品、手機殼、鐘錶等,“雖然辛苦,但還是有點收入,而且也不耽誤學習”。一次,為了將客戶預訂的商品湊齊,小魏熬夜做了60個手機殼。不過,由於鋪面成本太高,她在經營幾個月後便關了店鋪。

  創業失敗又開起網店

  “開格子鋪算是一次創業,而且算是一次失敗的創業”,小魏說,儘管如此,她依然懷有一顆賺零花錢的決心。這次,她選擇了開網店,“因為周圍也有很多開網店的朋友,他們給我提供了很多參考意見”,小魏說,她自己平時也有一些摸索。

  2012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瞞著父母,投入5000元開起了網店。“一開始也有些擔心,畢竟那麼多錢”,小魏說,網店的攝影、美工、售前售後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敗了再重來。當時,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網店,“從早上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還會因為壓力大而失眠”,她說,“那段時間,生活有點亂,我都長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艱辛,小魏現在還有點叫苦不迭,“從廠家進貨,每次要進幾百件,壓力真的很大,害怕貨賣不走”。

  2012年5月,小魏的網店終於有了起色,“算下來,第一個月我們就賺了2000元!”回憶起來,小魏難掩興奮,“當時高興慘了,覺得網店比開格子鋪更賺錢”。

  商品風格獨特找到出路

  一開始,小魏的網店主要賣手機殼,自己在手機殼上繪圖,然後拍圖擺上網,但生意並不好。後來,熱愛藝術的男友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注重獨特性,做出有自己風格的網店。

  此後,小魏開始瞄準學生包市場,為了追求獨特性,她常常花錢淘一些風格奇異的進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國的朋友說有一個牛皮包很好看,“我那個包的照片,感覺製作和風格很獨特”,小魏要朋友花幾千元錢買了回來,然後擺上自家鋪子賣,“好多人搶著要買,我感覺找到了出路”。

  隨後,小魏開始經營風格獨特的手工包,且2012年6月起,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個單子”,小魏說,面對這麼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覺不知所措。當時,店裡就只有他倆,包裝和發貨只能自己動手,“從早忙到晚,感覺像搬磚一樣,等到發完貨,我和他都感覺自己的手沒知覺了”。

  小魏說,她店裡的商品都出自廣東那邊的廠家,為此她還去考察過廣東的廠家,看到有相關的生產資質後才同意授權。生產完後,貨堆在自己家裡,再由自己發貨出去。

  一年算下來竟賺30萬

  “今年4月結算時,我發現竟掙了30萬元”,雖然知道賺了錢,但面對這個數字,小魏還是感到驚訝。現在,她的網店每週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來一個月能賣出去六七萬元的貨,除去成本能掙3萬元左右”。

  在小魏的網店上,記者也注意到,她店裡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貴的666元。上半年該店的好評數是2911,好評率達到99。71%。記者採訪瞭解到,好評數加起來等於賣出去商品的數額,也就是說,小魏一年內至少能賣出4000件商品,這其中還不包括打差評的數量。照她所說,一件商品利潤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算下來,一年賺30萬完全有可能。

  記者還了解到,該店信譽級別達到了4。8%,且有4顆藍鑽。小魏告訴記者,一個藍鑽是251分,也就是要251個好評才能升級為1顆藍鑽,2001分~5000分才能到4顆鑽。她現在已經有了4顆藍鑽,如此表明,她現在至少有2000個好評。

  6月8日,小魏買了一輛價值13萬元的哈雷摩托車和16萬元的賓士smart車,“男友開哈雷,我自己開smart”,小魏說,“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賺了錢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記者問及是否全款付清時,小魏回答說:“都是分期分款購買的,我們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動資金用在買車上,還要用來補貨和進貨”。

  接下來,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繼續做大網店。“打算再請兩三個人,分別負責攝影、美工和客服,讓一切都專業化的操作起來”,小魏說,成功沒有祕訣,她也是從失敗中一步步走過來的。

  祕訣 注重商品的獨特性懂得如何宣傳

  為何小魏的網店能如此賺錢?記者問及為何買家鍾愛她店裡的東西時,小魏這樣解釋:顧客買東西最看重的是體驗,熱衷於獨一無二的商品,質量和價格都在其次。“如果從商品裡能看出點文化和藝術氣息,又僅此一家,那肯定喜歡的人多”。“我們的東西獨特,而且我們定位很清楚,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是我們的目標群體”,小魏說,除此之外,要學會宣傳,“如果有新品,或者打折的訊息,我會通過微博、蘑菇街、美麗說等平臺第一時間告訴顧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