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是用汗水去追逐光榮與夢想的勵志生涯

  上高三之前,我對高三所有美好的傳說,都賦予不信任。

  我不相信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課,晚自習還睡覺的學生,會考上北京大學;我不相信平時交白卷的學生,高考忽然靈光乍現,考了滿分;我不相 信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過專心致志的學生;我不相信翻圍牆去上網的,學功課最靈光;我不相信家長從不過問的學生,心理最健康;我不相信高考會提供 作弊的空間;我不相信腦白金腦黃金……

  上高三之後,學校開了場“高三動員會”。在我看來,前面要加個“運”字——“運動員會”。我上清華後,認識一個同學,他在高三前,一直 是個運動員。上高三之後,成績排名在30多位。高三畢業時,高考成績卻全班第一,問其奧祕,他說:“我當運動員的時候,教練說,只有你流的血汗,不會欺騙 你。”

  高三的老師說過很多好話,但我只相信三句:排名比分數重要;補弱科;不喜歡做題的學生,不是愛學習的學生。

  上高三後,學校組織了第一次摸底考試,我考出了一個超級好的分數,數學高達142分,文科總分超過620分。老師說,這是為了讓我們 “提高自信心”的一次考試。我不關心自信心,不關心分數,只關心排名。我在班上排名第四,在全校文科生中排名第21。這就是我高三的第一個起點名次。而高 一的時候,因為文理不分,我竟被糟糕透了的理科拖累了總成績,以致排名在全校1000名之外。分數只會讓我迷惑,名次才能給我自信。

  我的弱科,也是大部分文科生的弱科,那就是數學和地理。我積攢的一點體能和毅力,幾乎都給了數學,我的方法是做題、做題、再做題;我積 攢的優勢,給了語文和外語,我的方法是隻參加考試,不交這兩科的作業;我積攢的智慧,給了歷史和政治,我的方法是做筆記、畫表格、理框架、找得分竅門。還 有地理,我一直沒有找到方法,只是在混亂的調整中跟緊別人的步伐。

  我的數學老師說:“你是我見過的做題最多的學生。”有一個章節,我沒有搞懂,於是去網上下載了有關這個章節所有的試題彙編。打印出來,一共是600頁。每天晚自習近四個小時,我都在埋頭做題中度過。做完了之後,我常常覺得頭已經不在脖子上了。

  做題的辛苦,在高考中終於得到了迴應。我的數學,是所有科目中考分最高的。我的最弱科目,成了我最強勢的一科。

  從高二的暑假開始,我就在為自主招生做準備了。我的自述材料,足足準備了三個多月,前後裝訂出了一個冊子。最終,我進入了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我的高考分數加上自主招生的優惠分,排名全省21。我從沒有放棄希望,也沒有錯過機會。

  但我看到很多家長,常常是在最後一刻,才寄出孩子的資料。那些資料大多是慌慌張張湊出來的,他們連列印紙都臨時借,獲獎證書也不知塞到了哪裡。對於面試,他們說:“哎呀,無所謂,只當是鍛鍊鍛鍊吧,說不定就過了呢。”

  奇蹟也許會從天而降吧。但是我不相信。不要抱著“鍛鍊鍛鍊”的想法,那隻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經心,缺乏誠意。

  怎樣過一個快樂的高三?我沒有太多幻想。高三的學生,沒有誰還能保持所謂的心理健康。如果你焦慮、煩躁、嫉妒別人比自己好,擔憂未來,抱怨父母,痛哭發洩,暴食減壓,患得患失,這都沒有什麼可怕,這就是競技心理,每天都纏繞著高三學生的病態心理。

  在高三的那個漫長冬天,我每天都陷入負面情緒:看不到未來,沒有一個好訊息,覺得苦海無邊,孤獨,變醜,任何一點點小挫折,都讓人崩潰 非常。我的唯一方法,是給自己寫小紙條。這些紙條,現在翻出來看,甚是好笑,都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之類的 大俗話。開春之後,我的情緒隨著成績的穩定也漸漸穩定了。因為該來的總會來的,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我的高三,是在理性中度過的。告別時也非常平靜,我不會涕淚交流,不會撕書洩憤,不會跳樓自殺,不會徹夜狂歡,不會過於懷念高三,也不會全盤否定高三。

  那是一段短暫的“運動員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榮與夢想,也感受悵然與失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