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拔罐穴位和注意事項

  拔罐是很受歡迎的一種中醫養生方式,它具有和好的保健功效,肩周炎是可以拔罐的,而且用一些藥物起來的效果會更好哦。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肩周炎拔罐穴位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肩周炎拔罐穴位

  大椎

  位置: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熱病瘧疾,咳嗽,氣喘,骨蒸盜汗,癲癇,頭痛項強,肩背痛,腰脊強痛,風疹。

  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岡下緣中點至肩胛下角做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處為取穴部位,用力按壓有明顯痠痛感。

  主治:肩胛痠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後側痛,上肢不舉,頸項頰頷腫痛,乳癰,乳腺炎,胸脅支滿,咳嗽氣喘,咳逆搶心,乳腺炎。

  肩貞

  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癧。

  肩髃

  位置: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鎖骨肩峰端***外,肩關節上出現兩個凹陷,前面的凹陷為取穴部位。

  主治: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攣痛,不能上舉,手背紅腫,四肢熱,癭氣,乳癰等。

  臂臑

  位置: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屈肘,緊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緊張,三角肌下端偏內側處為取穴部位。

  主治:目疾,瘰癧,癭氣,頸項拘急,肩臂疼痛等。

  曲池

  位置: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主治:曲池穴的主治症狀為:老人斑、面板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癱、麻、痛;高血壓、貧血等。

  外關

  位置: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感冒發熱,喉痺***喉中痰溼而有熱者***,肢軟,手顫。

  膈俞

  位置: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主治:胃脘痛、嘔吐、呃逆、飲食小下、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其他穴位

  1、治療風寒阻絡引起的肩周炎,宜選擇大椎、天宗、肩貞、肩髃或者肩髃、臂臑、肩貞、曲池、外關。

  2、治療氣血瘀滯引起的肩周炎,宜選擇天宗、膈俞、肝俞、肩髃。

  肩周炎拔罐的注意事項

  1、肩周炎的症狀如果使用拔罐治療的話,一般都是在肩井,肩貞,天宗,外關,大椎等穴位來進行拔罐。一般每次要拔罐十五分鐘左右,每天一次,十二天為一個療程。一直拔罐到痊癒為止。

  2、肩周炎拔罐治療的時候拔肩顒穴、合谷穴和阿是穴對於治療肩周炎也會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患者如果有炎症比較嚴重的情況,那麼就需要及時的進行口服消炎藥來進行積極的治療。

  3、除了藥物和拔罐的方法進行治療外,肩周炎的患者還可以配合物理治療、按摩治療等方法來進行治療。物理治療在治療肩周炎上是非常重要的,能很好的讓患者的肩周炎症狀得到很好的緩解和治療。

  肩周炎的症狀表現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猜你感興趣:

1.治療肩周炎按摩什麼穴位好

2.肩周炎自我康復訓練的方法

3.刮痧和拔罐的作用

4.肩周炎中藥治療偏方

5.拔罐常見的方法有哪些

6.治療肩周炎的方法有多少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