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靈活階段介紹

  練習陳氏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要了解陳氏太極拳的靈活階段,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其精髓。那麼你對陳氏太極拳的靈活階段瞭解多少呢?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關於:。歡迎閱讀!

  陳氏太極拳的靈活階段

  靈活,就是指鬆入柔的訓練過程,這裡主要就是加強纏絲勁的練習,從而促使肢體在纏繞中還能得到有效的放鬆。

  纏絲勁要求意、氣、勁、形四者合為一體,是內氣潛轉收放同肢體螺旋纏繞屈伸進退的有機結合。

  一般學者在這一階段,體內氣息尚未充盈,所以,在腰勁的統領下,重視雙肩和雙胯部位的畫弧轉圈和螺旋運動,驅使四肢屈伸往來地纏繞旋轉。

  陳式太極拳中的每招每式的每一動俱要求以身行氣,以氣運身,以身運手,手領身轉,足從手運,步隨身換。

  最緊要者,手、眼、身、法、步必須融會一體,旋轉一致,漸悟纏絲勁的要領。

  此時行功練拳,感覺大不同前,自覺招招式式以中氣潛轉為中心,腰為主宰,引動腎氣滾動,兩腰隙同步旋轉互相傳遞,驅使體內之勁出入而有序,各領半身轉動,在其帶動下同時注重做到“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一合周身上下無處不合。

  同時,要求在腰勁的統領下,驅使頸、脊、腰、肩、胯、肘、膝、腕、踝等關節,接骨鬥榫,對拉拔長,鬆柔旋轉,節節貫串,互相傳遞,引導身體內部氣機收放運轉暢通無阻,從而使關節運動幅度增大,靈活性提高,穩定性加強,全身肌肉鬆弛收縮高度協調統一,增強肌肉、筋腱、網膜***軟組織***、骨節的伸縮和旋轉機能及彈性和韌性,細心推求來脈轉關趨勢,確保其轉關要真。

  在此階段的訓練過程中,要注陰不注陽,注後不注前,注催不注領,注合不注開,注入不注出。尤其是要注意轉關過節處,轉關必須摺疊轉換,此處最容易出現稜角,所以要特別存心留意,轉關過節時需要慢而鬆、柔而活。

  這是太極拳最容易顯方之處,也是接骨鬥榫的關鍵所在。在訓練過程中,此處會發出—種響聲,陳式太極拳稱它為骨鳴現象,又稱它為筋骨齊鳴。

  這種響聲開始微小,逐漸由小變大,尤其是肩、胯關節表現為最。雖說這是陳式太極拳修煉的必經之路,說明此時關節放鬆程度還不夠理想,關節在旋轉運動時多少還存在著用力現象,旋轉也不圓活、還有稜角出現,導致關節腔內摩擦力所致。

  所以拳論中有:“勿使有缺陷處,勿使有凸凹處,勿使有斷續處。”為此,應當在放鬆的基礎上繼續磨鍊,促使旋轉之圈逐步練圓。

  隨著功夫增進,骨鳴聲則會由強變弱,再由弱變無,肢體則會出現一種明顯的活順靈敏之趣味。正如拳諺所云:“要想練好拳,首先圈練圓。”

  陳式太極拳推手的方法

  想學推手,首先要練好太極拳的基本功,推手在是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的,是太極拳境界提升階段。

  第一種姿勢叫挽花

  可以單手挽也可以雙手挽,比如甲乙兩人對立,兩腳不動,甲與乙兩腳套在一起,互相用滑空的方法,對挽連綿不斷。彼此用牽牛之法,將腳跟牽動。有功夫時,讓你有牛大之力也牽不動,腳蹋地絲毫不動。

  兩手如稱杆之靈,用纏絲勁,如蠶作繭,絲頭不斷,完全是用巧。推得功夫成熟時,特殊表現:未會牽牛意如何,兩手猶如用絲籮,年年祈與人間巧,不到人間巧更多。

  學習推手注重的是方式方法,練好推手要懂得用勁,這樣才能成功制止住對方。

  第二種姿勢叫推手

  甲乙兩人對立,彼此兩腳不動,甲用雙手按乙胳膊,乙用棚法將甲滑空,。乙再用兩手按甲胳膊,甲用棚法將乙滑空。可以推得很長時間,什麼時侯沒有力氣,什麼時候停下來。

  這個推手的方法完全殺走法,也就是滑空之法,兩人推得功夫純熟時,推得身上比冰凌還滑,胳膊如棉花裹鐵。兩個人的內勁接連得如膠似漆,粘沾不散,這個功夫推的只有半個圈,只有一個按,一個棚,沒有捋和擠。

  推得長久時特點表現滑如冰凌,粘如膠,軟如棉花,硬似鐵。

  推手是檢驗太極拳學習階段,練好推手具有實戰防身的作用,學習推手要學會氣沉丹田,在實戰中發揮丹田勁。

  第三種姿勢叫擠

  就是甲乙兩人交手,甲的左腿進入乙的右腿裡面,彼此都是弓步法,甲用雙手按住乙的胳膊,乙用滑空法走出去,用兩手捋住甲的右胳膊往左引。

  甲用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擠,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將甲的來勁滑空,用兩手按住甲的胳膊,甲用滑空法走出去,捋住乙的胳膊,乙用棚勁,棚住甲兩手,右腿後退一步。

  甲左腿往前一步蹋到乙的右腿裡面,乙用雙手捋住甲的左胳膊,甲用左肩靠住乙的胸,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乙用滑空之法走出,捋住甲的左胳膊。甲棚住乙的兩手,用左腿往後退一步,內臟有打左肋靠之法。

  乙用右腿往前進一步,如此兩個人一來一往對推,不間斷,這樣推法就成圓圈了,棚捋擠按也都用上了,十三式的精華也都會在其中。

  推成之後,離開推手就可以得到技擊的作用。這樣推成功後的特點表現是:棚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陳式太極拳的特點

  ***一***太極拳是用意練意的拳

  練拳是一種意氣運動。在行拳時充分體現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達到意到、氣到、力到,每一動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只有心先想到,動作才能位。心想開展,兩臂及周身才能展開,心想合,周身全體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時不要想氣在哪,在氣則滯,滯則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動作之中,氣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間,連綿不斷

  快慢相間是陳式太極拳獨有的特點。 初學時動作要滿,但不要有呆相,不可有停頓現象。由於動作舒緩,便於去掉身體固有的僵勁,使動作柔順自然,也可以檢查動作的準確性。熟練後逐漸加快,但要沉著,快而不亂,最後又復慢,這是慢、快、慢三層功夫。

  在行拳過程中,要做到轉關時慢,轉向時快***逐漸加速***;蓄勁時要慢,發勁時要快***做到柔行氣、剛落點***。這種快慢相間的變化,要具有均勻的變化幅度,做到“勻清”。

  ***三***螺旋纏繞,舒筋活絡

  陳鑫在《陳氏太極圖說》中指出:“太極拳,纏絲法也”。短短四個字講清了陳式太極拳的根本,就是纏絲勁。他又說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見纏絲勁是何等重要。太極拳的纏絲方法有單手纏、左右纏、上下纏、裡外纏、大小纏、順逆纏等多種纏法,初學者很難弄懂。

  纏絲勁訓練方面,多做單運手***左右***、定步運手,加強對順逆纏絲的理解和運用。在纏絲勁訓練中,要注意貫指尖,使氣血暢通,達到經絡終端,對養生、健身、技擊都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練柔成剛,剛柔相濟

  陳式太極拳應練成剛柔相濟的拳,這是練拳者共同追求的目標。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化掉人們身體固有的僵勁,使它柔順,這是化柔時期,這個時期長短因人而定。對明拳理刻苦練功的人,相對短一些,也有的練一輩子拳也不能去掉身上的僵勁,把陳式太極拳練成硬拳、剛拳。不能登堂入室。

  ***五***蓄而後發,鬆活彈抖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要求做到蓄而後發。蓄勁是發勁必要的準備,將彈簧卷緊,是發勁的基礎。蓄勁就像把弓張開一樣,將勁蓄足增加發勁的彈性力量。蓄勁時要周身合嚴,鬆腰圓襠,氣沉丹田,腳趾抓地,穩固如山,把勁卷緊。如當頭炮,纏一圈後不放勁再纏一圈,然後痛快淋漓地把勁放出。只有蓄得足才能發的頭。

  ***六***心意平和,鬆靜自然

  心平氣和則得。打拳時心要平靜如一泓清水,不起波瀾,視動猶靜。做到輕輕執行,默默停止,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才能調養氣血,疏通經絡。這是追求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成功之路。雖有時發勁,也是發之前沒有勁,發之後沒有勁,只是勁發出一瞬間如水面上陡起一朵浪花,即刻消失歸於平靜。練拳之前先要去掉一切雜念,平心靜氣,靜以待動,這樣練拳不是手足運動而是意識支配下的全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