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家長都有哪些妙招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做父母最關注的一個問題了,那麼怎麼樣才能正確的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妙招,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妙招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教育孩子的建議

  習慣培養第一步

  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壞習慣很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人喪失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對一個學生來說,養成確認的好習慣會終生受益,如平時寫完作業認真檢查,考試時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於心並提前落實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理也會愛到歡迎。

  習慣培養的第二步

  明確行為規範,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學的一個男孩子上課時很調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過40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經驗豐富,是位全國特級老師。她聽了小男孩的話,對他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決定怎麼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可是你會鞠躬嗎?試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那個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麼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麼區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麼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後上身向下彎曲與地面平行,再平身,這才是鞠躬。然後,孫老師讓男孩子練習了幾次,才讓他去給任課老師認錯。

  孫蒲遠老師不愧是全國特級老師,她教育學生不光有耐心,還有細心,因為只有細緻入微的指導,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沒有細節的指導,就沒有兒童教育。

  習慣培養第三步

  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產生親切而嚮往的感情。

  少年兒童時代就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孩子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不要盲目阻止孩子追星,尤其是偶像對青春期的孩子極富吸引力,許多偶像身上具有榜樣的因素,善於發現和引導的父母老師完全可以把偶像變為榜樣。

  習慣培養第四步

  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再主動再到自動。

  研究發現,初步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

  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褲子都找不到了,東找西找的,很亂。這就是沒養成一個習慣。

  這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演示一下,然後弄亂了讓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像軍人一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

  一、無緣無故就開始當神棍,語言他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後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鬥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在親子教育中,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二、信任這種詞永遠都不會用到自己孩子身上

  在親子教育中,如果家長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做到,徹底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培養孩子成“才”,應該先讓孩子先“成人”,否則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只會越來越多。

  三、你如果不完美就不是我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指數之高,常常令人望塵莫及。反正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常常令孩子產生反感。甚至於有個學生曾經對孩孩優小編這樣來形容自己的媽媽:“她給我的感覺就好像如果我考不了滿分就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一樣!”面對這句負面情緒爆表的話,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把孩子的話進行翻譯,那麼,父母這種要求孩子完美的行為,在孩子看來就是‘如果你不完美,就不是我的孩子’這種非常令人傷感的話題。在親子教育中,由於父母不想讓自己失望,就不斷地給孩子施壓。當孩子 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

  四、一旦達不到要求就開始翻臉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是根據孩子的成績忽上忽下的,一旦孩子說自己這次沒考好,家長就立馬翻臉如翻書,變臉速度超越了變臉神蹟。在親子教育中,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內疚,這個時候父母再責罵他,會讓又愧疚變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暫時隱忍不發作卻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隨時可能爆發。

  在親子教育中,這些家庭教育的誤區總會讓孩子傷透了心。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自己慾望展現的一個過程。

1.家長怎樣教育孩子的經驗心得

2.家長教育孩子的14個好方法

3.家長應該怎麼正確的去教育孩子

4.家長分享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5.家長教育好孩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