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成功故事篇

  網路創業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廣泛渠道,也是最貼近浙江省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業形式。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網路創業成功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一

  軟體開發,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門技術活。

  可是,對於一名以軟體開發為創業專案的創業者來說,也許技術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選擇什麼樣的軟體進行開發。

  浙大學子呂韶,在這方面就很靈光。

  有過電視購物經歷的人知道,要購買一件產品,必須先***。客服人員會在電話那頭記錄你的個人資訊以及需要購買的商品。然後,物流公司會把商品運送到客戶手上,並且收款。這一整套的購物流程,呂韶覺得是個創業的商機。他的創業專案便是購物呼叫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商家、媒體、物流、客戶就串聯起來了。也正是這個平臺,讓呂韶的公司獲得了千萬資產。

  2004年,當呂韶還是一名浙大計算機專業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他開發了一款小型軟體,和現在的“呼叫中心”差不多,只是相比較而言它簡陋不少。當時,呂韶投入了一萬元資金,花了三個月時間,還僱了一名同學和他一起完成了軟體的製作。隨後,這款軟體被杭州的一家公司看中併購買。那一次,呂韶賺了幾千元錢,這對於在校生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這種型別的軟體能賺錢,呂韶自然想把它做大一些。2004年11月,他就和另一名同學商量著

  準備組建一家軟體開發公司。

  呂韶說,他的公司能成立起來,還多虧了當時杭州寬鬆的創業政策,因為那時候政府允許創業者在小區居民房裡註冊公司。在學校附近租了兩室一廳之後,呂韶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現在回想起來,呂韶覺得其實那點錢真的不算多,僅僅是3萬元而已。“做軟體開發的,不需要很多成本,有幾臺電腦就成了。”可是,3萬元的啟動資金還是讓呂韶向父母伸了一次手。呂韶說,那算是他向父母借的。

  一開始,呂韶的公司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但是半年以後,他明顯感覺到公司開始賺錢了。標誌性的事件是:辦公室從小小的出租房搬到了120平米的三室一廳裡,工作人員也擴充套件到十幾人,公司開始走上了正規營運的道路。

  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青睞於呂韶公司的產品,很多大公司紛紛向他拋來橄欖枝。呂韶公司的資產從當初的3萬元上升到近兩千萬元,員工人數也已經有了幾十人。作為公司的負責人,呂韶的工資卻不算太高,僅僅月入過萬。那是因為他始終憋著一股勁,想把公司再做大一些。呂韶告訴我們,現在他們正打算開發一種軟體盈利模式,讓軟體銷售轉型為軟體服務。“賺錢的模式變了,到時候公司的資產還將會翻上幾番。”呂韶對未來充滿信心。

  二

  前段時間剛接觸淘寶,現在開了個店鋪,我以前做過很多生意,賣過氣球,賣過水果,做過建築工,在很多地方打過工,做過皮毛生意,總之一句話苦啊 下面是我總結的一些經驗,希望給淘寶新手一些經驗,我們這些新手賣家,初期開店什麼都不懂,其實可以多去問問一些前輩的經驗,抱著謙虛的心態去學習。畢竟一些前輩的經驗,對於我們這些新手賣家是多麼的有用! 2009年,我接觸了淘寶網,總想開一個自己的網店,可是我拿了一些貨,賣衣服的,不過生意一點也不好,根本沒人買我的寶貝,半個月,也才賣掉了一二條,一直不知道怎麼辦,2009年就這樣混混的過去了,算了一下,2009年我不但沒有賺錢,反而倒貼近20000元,我決定不能再批發別人的東西賣,因為批發別人的寶貝,別人已經賺了你利潤,而你又在淘寶網上賣得比別人貴,同樣的商品,肯定沒有客戶買,而我總想能找一個上家,賺我利潤少點,能夠直接給我發貨,這樣, 我又可以解決庫存問題2010年,我決定尋找新的出路,有一天,QQ上有位陌生的朋友發給我一個資訊:魚頭商城,飾口代理,一件代發。開始,我當然沒當回事,不明白這到底怎麼操作,開啟他們的網站,我嚇了一大跳,我決定仔細問下他們客服,經過和他們的不斷交流,我終於明白了,他們就是做小額批發代理的,可以不需進貨,直接代理他們的產品,而且他們提供淘寶匯入的資料,還提供更多諮詢服務,第一天的瞭解之後,第二天,我就代理了他們,淘寶店鋪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所以有的時候,不是說你有多聰明,能賣東西,而是你有沒有抓住機遇,在此,我也感謝 魚頭商城 為我提供各種優秀的服務,也謝謝那位魚頭商城的那位客服,讓我走上了自己的正軌,感恩的心態:感恩周圍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難和我們的敵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周圍的一切就沒有你的存在。就連阻力都是動力的反作用力!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滿意的收貨,感謝大家的閱讀,祝願大家和我以後生意旺旺. 成功不是偶然.需要自己的不斷髮現新事物.好的工具讓你成功!

  三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賺300萬。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學生卻運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高EQ,兩年就賺到這筆錢。創業如何選專案?他叫潘文偉,2007年剛來廣州時口袋裡只有200元,而現在他已經是有樓有車的大老闆。因生意繁忙,潘文偉曾一度想退學,不過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初來乍到做家教賣T恤賺外快,當年只有22歲的潘文偉出生在貴州一個小縣城的工人家庭,原來一家五口全靠在供電局當技術工的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計。2007 年,潘文偉考入中大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創業如何選專案?來到廣州後,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潘文偉不但申請了學校的勤工助學,還四處找機會賺錢。

  當他揣著荷包裡勤工助學賺下、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準備闖世界時,百貨大樓琳琅滿目的商品和濱江東“天價”的樓盤讓他頓時蒙了,“我到底要奮鬥多少年才能在這個城市容身?”於是在很多同學還在盡情享受大一優哉遊哉的校園生活時,潘文偉開始賺外快,做家教、推銷信用卡、賣T恤……

  小試牛刀從院服開始,他就意識到了裡面有錢可賺,2007年底,學校公開招投標一些院系的院服訂做專案,潘文偉看到了商機。潘文偉首先“摸查敵情”。他從學生會的“哥兒們”那裡弄到了參與招投標公司的名單,並扮成顧客挨個兒打電話到那些公司問出不同質量服裝的底價。然後,他直接在網上查出一些生產商的地址,主動上門與廠家談生意。

  學校的院服投標價和貨源確定後,潘文偉私底下向學院有理有據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裝在價格和質量上的優勢以博取印象分。投標當日,他更一人以5間公司的名義巧妙地參與投標。最後,他這個“初哥”竟然贏了做了幾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學校的院服專案。雖然第一個院服生意只賺了2萬元,但這卻讓他在創業路上找到了感覺。

  潘文偉靈活的頭腦能夠見機行事,去年初,潘文偉無意間認識了一名做安全監控裝置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時又得知中學“死黨”家中開發的房地產專案正好在招標安檢裝置,於是潘文偉充當了雙方談判的橋樑促成了這一單生意,競標成功後,他一下就賺了50萬元。

  賺到這筆錢後,他第一時間給父母匯去了10萬元,嚇得母親驚恐地在電話中問了10多次“錢從哪裡來的”。幾年間潘文偉陸續做了外牆磚生意、與朋友合夥開酒吧,並開始投資股票並利用“第一桶金”繼續生財。今年3月,潘文偉還投資了50萬元在大學城開了間網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