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掌握高中歷史的重點知識介紹

  高中歷史是一項必學的科目,大家在學習歷史時很多時候理解不到重要知識點,今天小編帶大家講解關於高中歷史的隱藏知識點。

  歷史學科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研究的是過去的人和事,因此,學習歷史,要從巨集觀層面出發,把握好每一個時間段內發生的重要事情。學好歷史關鍵在於對原有知識進行轉化,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從識記、理解到消化、運用,這是一個循序往復的過程,不斷接受新的知識,不斷提高歷史的分析與解讀能力以下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相關內容。

        歷史是門嚴肅的學問,嚴肅得甚至近乎枯燥,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去學。但是我對歷史卻似乎有著無窮的興趣,從來不會把它當作負擔或累贅,反而越學越想學,許多別人很頭疼的知識點,對我而言,都是在不經意之間就掌握了。其實我的“訣竅”,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歷史趣味化。

  一、目錄標題中的隱藏知識

  這類知識、隱形於中學歷史各冊教材的目錄或章節標題之中。如奴隸社會編中“第一章奴隸社會的形成和發展—一夏商”,就要求學生明白夏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商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與此相類似的知識點有:戰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秦漢是封建社會的初步發展時期;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 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創立時期;“一大”至汪精衛叛變即1924年至1927年7月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此可見,教材的目錄標題隱含著豐富的知識,學習時要善於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節中的隱藏知識

  這類知識,因教材的編寫體例,或隱形於背景,或隱形於因果,或隱形於時限,或隱形於補述,或隱形於刪簡。如戰國時的長平之戰隱形於秦統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戰、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東漢史實隱藏於三國鼎立一節;司馬睿給祖逖刺史空銜的西晉史實隱形於東晉教材;916年阿保機建國契丹隱形於五代時限之內;北宋末年鐘相提出“等貴賤、均貧富”口號隱形於南宋農民戰爭;蒙古政權的耶律楚材勸止窩闊臺汗破壞 農業隱藏於元世祖勸課農桑;春秋的皮囊鼓風冶鐵、突厥、契丹興起於北魏等知識隱形於後面章節的補述。東周的後期是戰國,但東周的後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並不等於全是戰國,因戰國止於公元前221年,比東周時間要長35年,這段史實被隱沒於教材的刪簡之列了。於是,學生在學習時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絡。

  三、插圖中的隱藏知識

  通過圖案插於課本,形象生動地強調該史實的重要,減少了課本的冗長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學生所忽視的隱形知識。如隱形於扉頁彩圖中的《自由引導人民》,就反映了法國七月革命;隱形於書中的人物插圖《 達?芬奇自畫像》,就使人不易覺察到課本舉出了達?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個;隱形於書刊手跡之類的插圖, 更暗示了許多知識,“大總統誓詞”中的民國元年,就是指1912年,“嚴夏和他的主要譯著”圖中除《天演論》之外,還有與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書名相異的《法意》等等。學習時,對插圖的隱含的知識不可忽視。

  四、地圖中的隱藏知識

  這類知識,隱形於課本的歷史地圖之中。如“元朝疆域圖”和“漕運圖”上,都明白告訴人們由於水患,黃河改道入淮的史實。中國歷史課本中歷史地圖下面附的古今地名註釋,更是潛藏著許多重要知識點,如今天的開封,戰國時稱大梁,北宋叫東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卻叫寧波,北京的叫法僅在兩宋時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幾種。世界歷史課本的地圖上隱形的重要知識點更多得驚人:如“美國獨立形勢圖”上表明1783年英國在承認美國獨立的條約中,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土地劃歸了美國。在“19世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圖上,明白告訴學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兩個殖民國家外,還有荷蘭 、英國和法國。在“美國的領土擴張”圖上,一個“阿拉斯加,1867年從俄國購得”的說明就暗示了俄國在19世紀前期曾地跨歐亞美三洲;一個“夏威夷,1898年吞併”,反證了孫中山不是在美國建立了興中會。在“帝國主義瓜分下的非洲”圖上,表明了19末世紀末非洲只有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這兩塊“乾淨” 的土地。所以,學生在對教材的學習中,應該結合地圖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註釋中的隱藏知識

  註釋是對教材部分內容的補充說明,按說沒有多少必記知識。可是高考不排除在這出題,一些出人意料的題往往就出在註釋上。如1993年試題的“榷場”,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邊境市場”。可這不行,非得答 成註釋的“收稅貿易市場”不可。因此註釋成為不可忽視的知識點:銅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就開始製造;哈 雷是英國近代天文學家;禁軍,在南北朝是指皇帝親兵,在北宋是指國家正規軍;調,指戶稅,實質上是人頭 稅;《周髀算經》,可不能據“算經”二字或載有勾股定理”就確認為數學專著,因《中國古代史》選修本就 明白註釋為天文學著作;阿蒙神廟,就是卡爾納克神廟,等等。這些知識都是通過註釋表述出來的,所以在學習時不能忽視。

       還有中國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在學習世界近代史時把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聯絡起來。如學習“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或“亞洲革命風暴”,就可以聯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對兩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戰爭產生的影響和太平運動的地位有進一步的瞭解;學習“歐洲的啟蒙運動”,可以聯絡“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認識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學習“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可以聯絡中國的“洋務運動”和“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對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工業化的歷程及特點有進一步的認識。

  通過中外歷史的聯絡、比較,既可以拓寬知識面,又可以加速對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的掌握,使中外歷史形成有機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