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的成語典故

  金蟬脫殼是指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你們對金蟬脫殼的典故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金蟬脫殼的成語解析

  [釋義]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語出] 元·馬致遠《任風子》:“唬得我玉魂銷;怎提防笑裡刀;……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正音] 殼;不能讀作“ké”。

  [辨形] 蟬;不能寫作“蠶”或“殫”。

  [近義] 緩兵之計 瞞天過海

  [反義] 甕中捉鱉

  [用法] 用來比喻施行掩人耳目的方法;來轉移別人的視線;才得以逃脫。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楊六郎用了~之計;才逃出虎口。

  

  宋朝開禧年間,金兵屢犯中原。宋將畢再遇與金軍多次對壘,打了幾次勝仗。

  金軍又調集數萬精兵,準備與宋軍決戰。此時宋軍只有幾千軍馬,如果與金軍決戰,必敗無疑。為了儲存實力,畢再遇決定暫時撤退。

  金軍已經兵臨城下,如果知道宋軍撤退,肯定會追殺。那樣,宋軍一定損失慘重。

  畢在遇苦苦思索如何矇蔽金軍,安全撤退。這時,只聽帳外馬蹄聲響,畢在遇受到啟發,計上心來。

  畢在遇暗中做好撤退部署,當天半夜時分,下令將士擂響戰鼓。金軍聽見鼓聲,以為宋軍要劫營,連忙召集部隊準備迎戰。

  哪知只聽見宋軍鼓聲隆隆,不見一個宋兵出城。宋軍連續不斷的擊鼓,敲得金兵整夜不能休息。金將似有所悟,原來宋軍採用疲兵之策,用戰鼓攪得我們不得安寧。

  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上你的當了。宋營的鼓聲連續響了兩天兩夜,金軍根本不予理會。到了第三天,金軍發現,宋營的鼓聲逐漸微弱。

  金軍斷定宋軍已經疲憊,就派兵幾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營,發現宋營毫無反應,於是金將一聲令下,全軍蜂擁而上,衝進宋營。

  這才發現,宋軍已經全部安全撤離了,原來畢再遇使的是金蟬脫殼之計。

  他命兵士將數十隻羊的後腿捆好綁在樹上,使倒懸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每隻羊的前腿下放了一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聲隆隆不斷。

  畢再遇用“懸羊擊鼓”的計策迷惑了金軍,利用兩天的時間安全轉移了。

  金蟬脫殼的成語造句

  1. 不好,上仙這是花間派祕法金蟬脫殼,危險!

  2. 原來這不是金蟬脫殼之計,而是棄車保帥麼……呵呵,醜哥啊醜哥,我真是越來越喜歡你了。

  3. 我這一計名叫‘金蟬脫殼’,你應該聽說過的吧?

  4. 新手頻繁換筆名以“金蟬脫殼“,筆名。

  5. 爺剛才這招叫做金蟬脫殼,要說論謀略,你們老外還是得聽中國人的。

  6. 成語“金蟬脫殼”借蟬幼蟲蛻皮變為成蟲比喻用計擺脫對手的追查;“蛛遊蜩化”借蜘蛛的遊網和蟬的蛻變比喻技藝熟練。

  7. 風衣變態男著急的想要脫掉衣服來個金蟬脫殼,可惜袖子怎麼都甩不開。

  8. 成語“金蟬脫殼”,妙的不是金蟬,而是令人疑惑的蟬衣。

  9. 身外化身果然奇妙,心念動靜之間,便可收放自如,端的是金蟬脫殼、障人眼目之絕佳手段。

  10. 白髮童顏,比武鬥法,比的是就是武功道法,沈輝山的金蟬脫殼術是橫博門一絕,哪裡使詐了?

  11. 我一看硬跑不行,於是就來了個金蟬脫殼。

  12. 金蟬脫殼,速奔萊克途中險!第一百六章。

  13. 中國聯通針對最近使用者頻頻通過機卡分離實現金蟬脫殼的現象推出新政,從今天起,辦理聯通。

  14. 況且,這種“金蟬脫殼”,不僅逃脫了應有的懲罰,還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好領導”,一個勇於自責和知錯就改的堂堂君子。

  15. 肖潛不敢怠慢,金蟬脫殼,有鳳來儀,白虹貫日,金玉滿堂一式式華山劍法是信手拈來,毫無生澀遲滯之感,劍招與劍招之間不拘一格,看得是華山眾人目瞪口呆。

  16. 本報記錄金蟬脫殼全程後,讀者來信稱,蟬蛹被真菌感染會變成半蟲半花的生物。

  17. 現在,張仔全身的結痂基本褪脫完畢,就像金蟬脫殼一樣,自然長出了新嫩的面板,部分膚色已恢復正常。

  18. 林辛蔭的經商能力卻是逐漸增長到了一個連一代商業大鱷林闊海也驚歎的地步,在林辛蔭十五歲時就以一招金蟬脫殼以極低的資本吃下當時華海市排在第五位的房地產公司。

  19. 關門捉賊、金蟬脫殼、圍魏救趙……日寇的前方,已經佈下一個又一個陷阱。

  20. 魔翎移步換形,頃刻間攔住蒙面人的去路,十指緊跟著扣住蒙面人的雙肩,正欲發力,不料蒙面人身子一沉,使了一招金蟬脫殼,魔翎只抓住了一件空蕩蕩的外衣。

  21. 見又來了一人,劫匪使出金蟬脫殼術,在曾先生父子的扯拉下,劫匪的兩件衣服被扯脫了下來。

  22. 三喜看情況不好,金蟬脫殼,將揹包扔向火堆,撒腿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