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念頭的簡介

  小念頭是詠春拳一個初級套路,它的動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詠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練好小念頭各個招式動作組合,就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小念頭

  以“小念頭”作為詠春牌第一首拳套之稱別具含義。當一名初學者啟蒙之日,教者會以告誡的語氣對說:“小念頭不正,終身不正;習武如是,做人如是。”----這道理簡單;因為小念頭內包含了詠春拳的各種基本動作,二日後的千變萬化的招式,無不靠此等動作組成;若練習者連這首基礎拳都練不好,其日後技術之壞將不待言。

  詠春拳《小念頭》正解

  我們修習詠春拳,首先是為了有能力制止身體受到侵襲的行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獲得從身到心、從安全到萬全的滿足,安以常樂。詠春時代

  詠春時代

  導語:

  修習詠春拳,只有完全掌握《小念頭》的正念解,才能通暢晉級修習。

  通常,傳統老師傅對新入門子弟教授詠春拳開式時,都會講一句:小念頭不正,終生不正。然後,開始逐步檢查確認子弟的心念領悟力和肢體能力,以確定對其授業的程度。所以,傳統教法,百人中未及一人能修至中級,只能停留在《小念頭》階段;千人中未及一人能修完全套詠春拳。
 

  詠春拳《小念頭》正解:

  1. 詠春拳是"武法" 而不是"兵法" 。兵,戰爭中的核心角色,是戰爭中用來攻擊對手的"工具、用具" ; 戰爭不是單純的打鬥,它代表***人類***有計劃有目的的相互弒殺,以攻擊***對方***手法為主。佔戈為戰。武,以自保為核心目標的技擊、技術或方式,包括消、防、衛 等。

  止戈為武。使用***包括但不限於***打鬥等手法,來達到停止戰鬥的目的。這是"攻擊別人"與"保護自己" 的區別,也是詠春源於上古皇族宗室、用於自身自保而祕而不外傳的核心原因。

  2. 守得住,才能攻得破。中線理念:對敵時,取我方與對方的膻中穴、連成一條直線張建成師傅

  張建成師傅

  ,我們叫中線。我們把雙手擺在中線的高度位置,這樣我方就可以以最快的距離上下左右,從而打到對方的重要器官的同時、有效的保護好自己的重要器官。

  3. 形成實用搏鬥觀念:在搏鬥訓練時,我們不太注重"招式"的訓練,因為情況緊急時一般人是不會記住***應對招式標準答案***的。我們一種會對學員進行"觀念"訓練,以此形成我們的第二本能:第一個觀念:無阻礙進攻,這是理想的狀況;如果對手防守的很好,我們就用第二個觀念:黐***若即若離***住對方,同時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意圖、位置、方向等、找出漏洞攻擊對方;如果對方攻擊的力度很強,這樣我方就讓開身體,以四肢留住對方來式,這樣我方就可以用第一個觀念攻擊對方;最後一個觀念是如果對方退、我就跟上去。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迴圈。掌握以上三個觀念,修習成自身的技術反應,身強心正,日晉豐茂。

  念頭正、終身正。

  我們修習的武術

  武術,就是作為一位武人所使用的技術,它包涵了一位武人內在的心性、思想,及外在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的修為。而修武,則是在建立正確的觀念、修習 "止"功開始的。

  修習"止"功,有兩個方向:

  1. 對外,制止自己身體受到侵襲的行為。

  止,是"制止侵襲"的"自保"技術。"自保"技術其實比"侵襲"技術強大非常多,因為達到"自保"必須研究萬千種"侵襲"破解方略,才能擁有高度的自保能力。

  2.對內,停止自己對外製造傷害的行為。

  止,是修習"停止製造傷害"的自控能力。這是一項高度自保的自我修煉,擁有"不去製造問題出來給自己解決"的能力。天下本無事,才是真本事。

  攻擊與自保

  中國武術文化,就是一套全面精湛的"自保"文化,而非"攻擊"文化。因為攻擊最終也是為了獲得生存、生活、快活、快樂,而不是為了攻擊而攻擊。

  一旦攻擊***打江山***成功了,就必須學習如何坐穩江山,保全江山,才得以安樂逍遙。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五大一統王朝、歷代沉澱,無不如是。

  止戈為武。使用***包括但不限於***打鬥等手法,來達到停止戰鬥的目的。這是"攻擊別人"與"保護自己" 的區別,也是詠春拳源於上古皇族宗室、用於自身自保而祕而不外傳的核心原因。因為"制止侵襲",是自保的基礎。

  我們修習的詠春拳,是一門中國傳統武術,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獲得從身到心、從安全到萬全的滿足,安以常樂。

  名稱意義

  小念頭,過去亦別稱"三拜佛",但仍以前者的名稱流行。所謂"三拜佛"者,是由於再次"古式"套路中有一攤兩伏的動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狀的護手作為收回身前的動作。但由葉師及現實所傳者,多為"一攤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 而立身處世,若連小小 一點念頭都不向正途發展,其人品格之差亦不難想象了!由此可知,"小念頭"一辭意帶相關;創此名稱的人用心良苦,堪作今日詠春派門人在"武"與"德"方面作立身處世之銘。

  一百零八點

  在故葉問宗師以前,小念頭全套相傳下來有"一百零八點"手。有關此說,本人曾多年以來蒐集資料,比對及印證,最後才發現箇中祕密。原來,每一單式動作謂之一點。如某些雙手一齊做同一動作的***如:交叉梗手.雙枕手.雙攤手....之類***,名為"複合式,作兩點計算。而某些單手動作,名為"單式",作一點計算。

  單一個"複合式"或"單式"動作,並非由出手起至收拳止計算;而是指每一個不同用途的動作為一"式"。舉例來說:由左"日字衝拳"打出至收拳回腋之間之動作,已經是三式計算;其次序如下---"日子衝拳"."由攤手變為圈手"."收拳"。由於這是一招"單式"動作,故作"三點"計算。又以開馬後之最初一組動作為例:"交叉梗手"---"滾手變回交叉攤手"---"收手"。這是四個"複合式"的組合,故當作"八點"計算。

  過去及現在

  事實上,葉問宗師當年所學,與他日後在香港所傳授下來的"小念頭"拳套,已有增刪。甚至葉問宗師在未來香港之前所教的小念頭拳套,與現時在香港所練的,亦略有出入。我不能斷言葉宗師最初所學的小念頭拳套有否早經其師、其二師兄***吳仲素---葉宗師早期得技其功最偉***、其師叔***樑壁---葉宗師後期修煉全仗其功***等略加修改;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葉宗師初投師門時之小念頭,與後來再跟其師叔樑壁時之小念頭已有所變化。至於梁贊先生時代的小念頭,據極可靠資料證實,是跟現目流行的小念頭有小部分出入的。當時的小念頭確實不折不扣有一百零八點手。但今不抵此數。

  結構與重心

  在小念頭中,"一攤三伏"的一組動作,可算是整套拳的重心。這組動作應越練越慢,直至出手或回手達到"力不斷而若止.形似靜而實動"的緩慢程度,方會領略此中之妙。若練到這一程度,便會逐漸感覺呼吸變得緩慢而深沉, 血氣執行漸速,血管擴充套件而全身發熨。如於和暖之氣溫中段練,不久即汗流浹背;如於寒冬之氣溫中鍛鍊,則遍體生煙,仿如全身沸騰。難怪以前的人言:"鍛鍊內功可練至全身出煙"者,其實真有此事,並非虛言!

  且練小念頭時雖感辛苦,但練後不久,即神經奕奕。小念頭之功效,非鍛鍊者長期修煉之後,本身不易感受出來。除上述動作外,其他手法皆以不徐不疾的速度打出。這類動作,包括了中段的左右前後撳手,攔手,拂手,枕手,窒手等等,均統統包含在這首看似簡短如柔軟體操的拳套中。

  練習要點

  小念頭有一特點--練習時自始至終不移一步。故此,練習小念頭手法時,等於同時鍛鍊下盤功力;這就是初學者一開始即可練小念頭,而無須像其他門派般先練好扎馬才能學習初基拳套。詠春拳術重"借力巧打"。故練習詠春拳術必須注意以下的階段:先懂"舍力",繼續"卸力";精於卸力,方學"借力"。如只講"以力取勝",遇弱敵可勝,遇強敵必敗。唯舍力後方能專練"以計取勝"之法;如此,敵力強弱已屬次要。精於卸力,敵人氣力再大,亦難加於我身;這時便可反借對方力度以攻對方。

  練習方式:

  念頭是詠春入門的第一套拳法。練習小念頭必須將全身放鬆,包括雙肩、手腕、手肘,挺胸收腹,肩膀下垂,兩膝向內拑。初學時,整套拳法可以以較慢速度來練習,特別是「一攤三伏手」,應以最緩慢的速度去練習。待整套拳法熟習之後,便可將速度加快。注意上身不可搖晃不定,埋肘,出手取中線,不求快,只求姿勢正確。須知日後學習尋橋、標指、黐手等,其手法皆由小念頭變化而來,再配合了馬步而成。初學者必須持之以恆,務求將基礎打好。

  小念頭

  1. 預備式

  雙腳靠合立正,兩手垂於兩腿側,眼向前望,舌頂上顎。

  2. 立正抱拳

  依循上式,兩手從雙腿側提起至胸側,兩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雙臂稍微用力向後拉。

  3. 正身二字拑羊馬

  依循上式,兩膝微曲,雙腳掌向左右分開***以45度先分開兩腳尖,後分開兩腳跟,腳掌貼著地面,不可離地***,挺胸收腹,收起臀部,臀部不可向後突出。

  4. 下交叉耕手

  依循上式,雙拳變掌向前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下.

  5. 上交叉攤手

  依循上式,上臂不動,曲肘將兩前臂提起,並保持交叉之勢,左手在內,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內。

  6. 收拳

  依循上式,雙掌握拳,一起收回胸側,兩臂微用力向後拉,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7. 左日字衝拳

  依循上式,將左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衝出,至手臂伸盡時,左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天,左掌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胸側。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8. 右日字衝拳

  依循上式,將右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衝出,至手臂伸盡時,右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天,右掌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右拳收回胸側。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9. 左攤手

  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掌心向天,放鬆手腕,貼著胸側,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伸出,伸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稍停,左掌以腕為軸作一內圈手成護手***指尖向天,掌心向右***,將左護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 ***護手與胸口須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

  10. 左三伏手

  依循上式,放鬆左護手手腕成伏手,手背向外,掌指向右,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推出,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稍停,左伏手以腕為軸作一內圈手成護手,將左護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上述動作做三次。

  11. 左橫掌

  依循上式,將胸前左護手橫推向右與肩齊,再收回胸前

  12.左正掌

  依循上式,左掌依中線向前推出,

  13. 標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

  重覆 9-13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

  14. 正身左按掌

  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沿身側下按,掌心向地。

  15. 正身右按掌

  依循上式,右拳變掌沿身側下按,掌心向地。

  16. 正身後雙按掌

  依循上式,將雙手提起至腰後,掌背貼腰,雙掌往後撐,掌心斜向地。

  17. 正身前雙按掌

  依循上式,將雙手提起至身前腹部,掌心斜向地,雙掌往前斜向下撐,掌心斜向地。

  18. 正身雙攔手

  依循上式,雙掌向內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

  19. 左右分掌

  依循上式,雙掌向左右同時打橫分開,掌心向地。分開後兩臂與身體成一直線,雙掌隨即向內回收成雙攔手,右掌置於左肘上,左掌停於右肘下,掌心向地。

  20. 正身雙抌手

  依循上式,雙掌由上往下切,掌心互對,雙手置於胸部中線位置。

  21. 正身雙窒手

  依循上式,雙掌向內翻,掌背向天,翻掌時用肘底力將雙手微向後收,手肘與胸部須保持一拳。

  22. 正身雙標指

  依循上式,雙掌向前標出直插喉部,掌心向地。

  23. 正身雙按掌

  依循上式,雙掌向下按,與腹部齊,掌心斜向地。

  24. 正身雙頂手

  依循上式,曲腕以手腕背向上頂,高及喉部,掌指向地。

  25. 收拳

  依循上式,雙掌變拳隨即收回胸側。

  26. 左橫掌

  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橫推向右與肩齊,掌心向右。

  27. 左鐮手

  依循上式,左掌曲腕,掌指向地,手背向外,以弧形經胸前向左方掃去,停於左胸側,掌指向左,掌心向右。

  28. 左鏟頸手

  依循上式,左掌向前方直撐出,高及喉部,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前。

  29. 標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高及喉部,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

  重覆 26-29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

  30. 左攤手

  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掌心向地,放鬆手腕,貼著胸側,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伸出,伸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將左掌向外翻成攤手,掌心向天。

  31. 左耕手

  依循上式,左掌以斜線往左下方下格成左耕手,手背向外,再將左掌由內而外向上轉成攤手,掌心向天及取中線。

  32. 左圈打

  依循上式,左攤手手掌向內圈至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外,左掌繼續向前撐打,高及喉部。

  33. 標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

  重覆 30-33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完成後再重複 30-33 動作,先做左手後做右手,即先後練習。

  34. 左膀手

  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向前上提以弧形丟擲,掌心向外,丟擲後,上臂與前臂微曲成60度,左手腕在中線位。

  35. 左攤手

  依循上式,左肘向內回捲成攤手,掌心向天,放鬆手腕及取中線。

  36. 左底掌

  依循上式,左掌向外曲腕,掌心向外,掌指向地,再將左臂向前往上托出,高及喉部。

  37. 標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

  重覆 34-37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

  38. 左脫手

  依循上式,左掌往中線下方下格成耕手,手背向外,下格時左掌以斜線向中線下方標出,同時將右拳變掌,掌心向天,輕貼於左肘上,再將右掌反轉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時,左掌隨即反轉成掌心向外,然後將左臂往後收,再將左掌輕貼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39. 右脫手

  依循上式,將左掌反轉成掌背向天沿右前臂往下削,左掌下削至右手腕時,右掌隨即反轉成掌心向外,然後將右臂往後收,再將右掌輕貼於左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停。

  40. 左脫手

  依循上式,將右掌反轉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時,左掌隨即反轉成掌心向外,然後將左臂往後收,再將左掌輕貼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41. 左日字衝拳

  依循上式,將左掌變拳依中線向前直線衝出,尾指向下,右掌亦同時變拳回收於胸前中線,靠左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42. 右日字衝拳

  依循上式,右拳沿左前臂橋面向前直線衝出,尾指向下,左拳亦同時回收於胸前中線,靠右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43. 左日字衝拳

  依循上式,左拳沿右前臂橋面向前直線衝出,尾指向下,右拳亦同時回收於右胸側,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44. 立正收式

  依循上式,將左拳收回胸側,雙腳靠合立正收式。

  感謝雲南詠春拳吧的ID為"冷幻翔"的朋友提供。

  小念頭對拆

  古勞詠春拳伏虎手是一種取力點之技法,與太極拳之棚、捋、擠、按一樣,在實作中靈變而用。下面僅介紹本門掌法的正面直出直入伏虎直攻對拆法。

  掌法的伏虎直攻,本門多以長橋長手而用,有攤、攝、閘、拖***扣***、勾、擒等法,發力進攻有撐勁和寸勁。實作對拆中,雙方各守中線,把橋手儘量伸出,意、氣、神,手、身、步合一,"迎面追中",雙掌始終對著對方中線發撐、寸之勁。四手***掌***不空,以掌伏纏對方來手,一旦得勢,即以連環掌擊之,此為以長制短之直取法,是一種高階的戰術。以我之長勁緊追其中線,發撐、寸之力,可令對方失重受挫。能攻其失重就無需回手伏制,只需窮追猛打便是,故使對方失重是目的、是戰機,至於用掌、用指、用肘,可視情況而定。而對拆中的伏虎是確保撐、寸勁使對方失重的關鍵。其一,無論以何種打法而使其失重再擊之,必須要有上、中、下三路的嚴密控制,不管是實作中的接手和甩手都能控伏之。其二,控伏之手不是簡單的擋格,而是通過伏虎對拆,在極近的距離內以面板意感阻纏,知其力點,順勢發起進攻,靈變而用,其目的也是先使對方有失重感再擊之或放之,或借我順人背之機進擊。一句話:非簡單直出直入之伏擊,應根據對方實力而定。其三,伏虎本身是一種取力點變化打法,能知其力點變化則是反攻最好的時機,功深者,只要能觸對方的面板或衣物,則可知對方力點變化,而有感皆應。其四,經過伏虎對拆法,可以練就伏虎技法的勁力和橋、掌之內勁,使內實外鬆,全身內氣連綿不斷,能軟能硬,無物可施。伏虎技法是一種意感靈變技法,用力如太極之隨機應變。其五,經過不懈的伏虎對拆,能使身步重心篤實,氣順而不喘,在瞬息萬變的實戰中,光靠表面的伏虎動作是不夠的,必須要具備阻纏接手之"伏 "之勁,才能靈變而動。伏 之勁來自手橋手掌之篤實內勁和身步重心的篤實,這種功力可從伏虎直攻"實鬥"對拆中求得,是功技合練的妙法。伏虎長橋長手的直攻以功力為帥、技法為母,兩者合一方能作用。

  何祥耀先生所學的詠春拳師承於其祖師郭寶全***郭寶全與梁贊是同代異師兄弟***,與筆者分屬第四、第五代傳人。何是我所遇到的功力最深的詠春拳高手,他的橋手勁力在圈纏作用下,做到壓不動、拖不著,長橋手的寸、撐之勁足以管制住對方的來勢而令對方失重受擊。與他較技時,我只有防纏之勢,卻無變化之力,原因是他的功底太深了,他雖不能制我,但令我十分被動***我只是斷續地拜師學習了五年時間,其餘時間則迷於研究和教徒***。他對我說,師傅只教他小念頭和長橋長手直攻對拆,自己***來不停對練,並四處尋高手較技幾十次,從未輸過。後來他成了我的知己,有空便來找我研究拳術、醫術,還送了他那一門詠春拳的拳譜給我。我認真研閱後發現,這本拳譜中的技法、理法、練法與本門十分相似,整本拳譜有二十餘個散手動作、小念頭對拆法及高階長橋黏手對拆法,主練直出直入之正面長橋手"搶攻"。這種以橋代掌的留制,微動於一出一入的千變萬化之中,充分發揮"長能制短"作用,與本門各種長橋長手的直攻伏虎打法是一樣的,不同的可能是古勞詠春拳擅走勢和擅發左右橫力。我問何祥耀先生:"身材高大或手掌寬大肉厚者多天生力大,而你的手掌如女子般光滑尖細,你現在的功力一定是後天所練。"他點頭笑著說:"的確是通過黏橋對拆練出來的內勁,是用整整***拆練浸泡出來的。"故古勞詠春拳之伏虎對拆法是小念頭拆法的延伸,是技與力的反覆修煉而成,是從"留"至"送"的直接過渡,是由跟制發展到搶攻的演變,也是令敵失重、以快攻取力點的高階打法。所以本門小念頭的對拆是此法的根基,其主練"來留去送"的手法,通過嚴密控制對方上、中、下三路來勢,才能知其力點、方向變化,以伏虎攻勢借力借勢擊***放***之。功深者以失重快打更為直截了當,舉手可敗敵***佛山詠春之長橋長手正面直出直入多用此法***。本門也有這種長橋手直攻的手法,但主張以巧力而勝,視具體情況而用,做到保中用中、佔據主動、避實擊虛、借勢攻勢、借力打力、引進落空、招招在前。所以對拆時間較長,約三年後才知其用,七八年功技始有大成。

  20世紀80年代初,我隨趙赴繼師傅到廣州陳兆全師叔處練拆小念頭***當時我剛學完小念頭拆法***。兆全師叔以右手搭上我右手掌背,即對我說:"你還沒有黏隨之內勁。"我心中不解,欲把手向後縮,左手速制其手橋中節,不料兆全叔攝手變閘手,微轉身以閘手斜向後下方一壓,左手輕拍我左肩。我只覺重心忽失,身體前衝,他又乍變攝手,把我拉回原地,其動作之快,我只感到他的攝掌如磁石一樣控制著我,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兆全叔對我說:"伏虎之手在於意勁,粘著你的手如控制著你的心,使你不戰自寒。完全是你自己撞擊過來的力,我只順勢微發力,你就跌了。若我真發力,你一定跌得更重!"可見兆全師叔通過二十餘年對拆,技力已達爐火純青!兆全師叔要我練功時循序漸進,萬萬不能急,先專心習練小念頭拆法,思想要投入,從中體會意控能力,功到自然成。從此,我靜心苦練,終悟得伏虎靈變的心法。

  筆者認為,小念頭拆法之來留去送,是詠春拳習者必經之路,且適應個矮體弱的人運用。當小念頭之勁力、技法有實作能力後,則應轉入本門"你上我下,你下我上"的對拆法,即長橋長手的顧打合一之法***小念頭來留去送是間接打法,也是中橋短手打法***。兩者功成後,才可進入直接進攻的長橋長手失重伏虎打法***高接低攀打法***。故小念頭對拆與伏虎直攻是習練對拆的必經之路,望習者領悟。

  伏虎手可用於掌、橋、膀、肘等法上。手掌伏虎直出直入進攻的正面打法,必須要具備渾圓的內勁和外抗能力。實戰中,即使是有伏虎手嚴密管制和以長取中的舍遠求近打法,亦難免百密一疏,且不一定很快適應對方的路數,故應在伏虎對拆中加入它法而練,以適應各種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