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堅強的激勵人向上的勵志精選故事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傷痛也是一種力量

  二十世紀上半葉,美國密西根州比拉鎮附近的農場裡,農場的主人養了一頭公牛,他用鐵鏈把牛鎖在了榆樹上。

  健壯的公牛經常拖著重重的鐵鏈圍著榆樹奔跑。日復一日,鐵鏈在距離地面約3英尺的樹幹上勒出了一道溝痕。

  數年之後,鐵鏈已深深地嵌在了樹皮中,和樹幹牢牢地長在了一起。

  後來有一年,密西根州遭到“荷蘭榆樹病”的襲擊,大片的榆樹染病枯萎死亡。

  人們都以為這棵高大、古老的榆樹肯定不會倖免。

  令人驚奇的是,這棵榆樹並沒有死亡,反而生長得更加茁壯。大災過後,它成了該地區惟一一棵依舊傲然挺立的榆樹!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麼。

  密西根州州立大學的植物病理學家對這棵神奇的榆樹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和研究。

  專家得出結論,正是那條鐵鏈拯救了榆樹的生命。

  榆樹從生鏽的鐵鏈上吸收了大量的鐵質,對致病菌產生了很強的免疫力。

  曾經的苦難或許正孕育著未來的希望;

  過去的創傷或許正是我們應對生存危機的力量。

  海明威曾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2.每個年輕都用錯誤鑄成

  早上剛開啟MSN,一位好友的資訊就跳了出來:“實在忍不下去了,我要辭職!給我點建議吧!”

  於是,我發信息給她:“如果離開能使你的內心平靜,那就是一種成功。”

  她又問:“這個單位待遇還是不錯的,現在工作這麼不好找,我擔心辭職會是個錯誤……”

  我笑了:“你不是已經覺得待在這裡是個錯誤了嗎?”

  過了一會兒,她發來一個笑臉,說:“我發現。我的過去全是錯誤。”

  我送給她一句黑曼的詩句:“不要猶疑,亦無須畏懼,每個年輕都在錯誤中遠行……”

  寫下這句詩的時候,往事呼嘯而至,我競在瞬間迷失。

  我的職場歷程。可以用“錯誤鑄就”四個字來形容。

  從2004年大學畢業至今,我不斷地入職、辭職、求職,重複著發現錯誤、認識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但我始終相信:我一定會找到最適合我的舞臺。哪怕經歷了那麼多的錯誤選擇,它也一定存在。

  我的堅持,源自於第一份工作的收穫。儘管,現在看起來它仍是一個錯誤。

  2004年2月,大學尚未畢業的我通過重重考核,從幾百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加入了一家很有名氣的青年期刊社,成為一名媒體人。作為一名新人,我努力思考、勤奮工作,不斷想出一個個讓老編輯拍案叫絕的策劃點子,寫出一篇篇頗受讀者歡迎的稿子。我的表現讓同來的四個年輕人歎服不已。短短兩個月時間,我的發稿量和優稿量就超過了資深編輯,在整個編輯部名列前茅。

  但是,我發現,領導似乎對我的努力和成績視而不見。而更離譜的是,虛心向老編輯請教業務知識的我,總被他批評“跟藻人走得太近,搞小團伙”。接著,我的工作出現了可怕的怪現象:我越努力,我的發稿量越下降!

  那段時間,我迷惘到了極點,完全不知道努力的方向。見我如此痛苦,一位宅心仁厚的老編輯道出了真相。

  原來,這個外表光鮮的雜誌社已經是明日黃花,內部分崩離析,各派暗鬥;外部市場萎縮,發行崩盤。領導無力迴天,為了扭轉自己漸趨孤立的劣勢,所以才對外招聘了幾個“自己人”。至於他口中“必將成就美好未來”的我們,只不過是負責為他的年終考核投“贊成票”的“救場小英雄”。而等待我們命運的,就是在考核過後被以“精減人員”為名辭退!

  當真相揭曉、夢想破碎的那一刻,我痛苦得說不出一句整話,只機械性地喃喃自語:“這真是個錯誤,真是個錯誤……”那位老編輯在我的肩頭用力拍了一下,看我清醒了許多,他語重心長地說:“你年輕,沒有什麼錯誤不能修正。對你來說,錯誤恰恰是一種考驗,就看你能不能在錯誤裡作出正確的選擇。記住,對自己負責的人,從不怕犯錯誤。每一個到達天堂的人都從地獄裡走過!”我細細咀嚼著這些話。重重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我就提出了辭職,然後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動盪歷程。每當我作出了錯誤的選擇,我都會想起老編輯的那些話,然後以負責的態度讓自己重新開始。直到三年前。我加盟一家無名的小雜誌。我慶幸找到了自己的舞臺和奮鬥方向。三年過去了,雜誌已經小有名氣,而我也成了它的執行主編,我們一起經歷了精彩紛呈的成長。

  每個成功,都浸滿淚水;每個年輕,都用錯誤鑄就。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當機立斷,大步向前。

  不猶疑且不埋怨。

  走過地獄,天堂便勝利在望了。

  3.絕不向苦難低頭

  17歲那年,她認識了一位風度翩翩富有才華的男人。他比她大7歲,剛從美國留學回到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她認定他就是她生命中的白馬王子,對他鐘愛有加;而他則被她的美麗和青春所打動。她與他同居了,結婚了。而後,他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她則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攻讀會計專業。

  她原本想著他們的愛情和夢想會在美國得到昇華和實現。可是,等待她的卻是一場噩夢。這場噩夢毀了她的青春,甚至差點毀掉她的一生。她與他帶去的錢很快就花完了。為了生存,她只好半工半讀。

  她找到了一份保潔工作。這個工作的報酬勉強夠維持他們在美國的房租和基本生活費用。可是,他並不認可她所付出的努力。他認為她做的這份低微的工作給他帶來了恥辱。因此,當知道事情的真相後,他來到她工作的場所,一把把她手中的拖把拽過來,扔到了大街上。然後,他用力把她抱起來,一邊往外走,一邊大聲尖叫著。他怪異的行動引起了她的強烈不滿,可是,一切都無濟於事。她的反抗換來的是一頓毒打。

  自此,她經常遭到他的毒打,以至於被迫輟學。她想到過離婚,可是,離婚對於一位賴比瑞亞的女人來說,那是可恥的,甚至,作為以部落為管理單位的賴比瑞亞人的腦海裡根本就沒有離婚這個單詞。因為,男人們可以無限制地娶妻生子,而女人一旦嫁給男人,就只能廝守一生。她為此猶豫。這一猶豫,5年就過去了。5年裡,她為他生了4個孩子。而這時候,她才22歲,還是一個美麗得像花朵一樣的年齡。她不能再沉淪下去,她擦乾眼淚,最終與他辦理了離婚手續。

  擺在她面前的,並不是什麼金光大道。因為,她的身邊還有4個孩子,最大的也只有4歲。這時候,她完全可以把這些孩子送人,或者送回賴比瑞亞老家。可是,她沒有這樣做。她帶著4個孩子,來到科羅拉多州,一邊打工,一邊求學,一邊照顧孩子。她把三個大孩子鎖在出租屋裡,而把最小的一個孩子背在自己的身上,出去聽課,打工。忙完每天的工作與學習後,她又急匆匆地回到小屋,照看另外3個可憐的孩子。

  一次,她下班回家,看到自己出租屋的周圍圍滿了人,有鄰居,也有警察和醫生。原來,她的一個兒子因為患了急性腦炎,發高燒。孩子們在屋裡大聲求救,因此驚動了鄰居和警察。開始,警察還以為她是一名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把她傳喚到警察局。在弄清事情真相後,警察讓她回了家。她匆匆趕到醫院,看著病床上的孩子,禁不住淚如雨下。

  學校勸她先休學,等把孩子養大後再回學校完成學業。她不。她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失去了諸多青春,她不能再荒廢學業。不過,她再也不用把孩子鎖到家裡了。在學校的幫助下,她在一家大型金融部門謀到了一份兼職工作。有了較高的薪酬,她就把4個孩子全部送到了幼兒園或者託兒所,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她就這樣咬著牙,努力支撐著。這一支撐就是8年。她不僅獲得了科羅拉多大學學士學位,而且考取了哈佛大學,並取得了哈佛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學位。而她的孩子們,也都一個個快樂地成長起來。1977年,賴比瑞亞愛國人士塞繆爾·多伊舉行起義,推翻了殖民地統治,建立了統一的賴比瑞亞國家。她帶著她的孩子們回國,先後擔任塞繆爾·多伊政府的財政部部長助理、副部長、部長。自此,她開始了一種新的人生道路。

  她的名字叫埃倫·約翰遜·瑟利夫,現任賴比瑞亞總統。她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和挫折,可是,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2010年,賴比瑞亞在她的領導下,徹底消除了歷史上積欠的鉅額外債,成為唯一一個不欠外債的非洲國家。因此,她也贏得了“鐵娘子”的美稱,深受賴比瑞亞人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