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貴族等級制度
中國古代貴族等級起源
中國古代封爵制度起源於何時,學術界尚無定論。傳統的看法認為起源於夏代,但這種看法已被否定。還有一種看法認為起源於商代。商代疆域分為內服與外服。內服由商王直接統治,外服則分給侯、伯等,分封就是最初的封爵。另一種意見認為,商代的分封並不等於封爵。有人認為,商代封爵主要有婦,子,侯,伯,亞,男,田,方八種,少數得到“婦”封號的王的妻子有分封領地,應到自己的分封領土進行治理***武丁六十多位妻子中只有三人得到“婦”的封號***,是母系社會遺留下來的痕跡,而“子爵”封號也是隻有少數兒子才能得到,“侯”“伯”爵位主要是冊封親信功臣,領地多在王朝外圍,“男”,“田”爵位冊封給農事監察官,只在卜文少有出現,而“方”則是冊封商王朝以外的部族首領。侯與男並無嚴格區分,也無等級之別。即使到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也只是國君的通稱,並非爵祿。直到戰國時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實際上,封爵制度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不同的看法主要由於所取標準不同。五等爵制到了戰國時期方才完備。
封爵制度與宗法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最初的受爵者僅是王族。《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戰國時期,秦國從商鞅變法以後,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賞功勞***主要是軍功***。從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徹侯、關內侯、大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嫋、上造、公士。西漢以後,皇族封爵與功臣封爵並存,一直延續到清代。
秦以前君主稱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為公。秦始皇稱帝,西漢以後最高封爵為王,皆封與皇子。西晉以後,皇族封爵與功臣封爵名稱合併,但最高一級的王、親王只封與皇族。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鎮國、鎮國等名稱。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貝勒、貝子是滿語“天生貴族”的音譯。
中國古代貴族等級爵位與官職
爵位與官職有一定關係。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對周天子稱臣,在封國內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後,總的趨勢是官與爵逐漸分離,但在某些時期仍有例外。西漢、西晉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國內有軍事、行政權,勢力逐漸膨脹,先後釀成“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靖難之變”等,嚴重威脅著皇權。在其他時期,爵位只是一種榮譽稱號,因其與皇帝關係的親疏***皇族封爵***及功勞大小***功勳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爵位高低分別為:王、公、候、伯、子、男等。各朝代略有不同。
爵祿在古代往往連稱,受爵後必得祿。西周時,公、侯是封國內的君主,封國內的財政收入全歸其所有,但公、侯要對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交納貢稅、朝覲述職等義務。以後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徵收,而是由王朝撥給。後來食邑變成了一種虛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謂“食實封”若干戶,才能享有相應的封戶租稅,或從國家領得一定封賜。
- 中國古代貴族等級制度
- 學校校慶領導講話致辭
- 服裝設計專業的自薦信
- 取消藥品加成醫生收入有哪些影響
- 一二年級教學小故事
- 小學消防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 家長表揚老師話和鼓勵孩子的話
- 千古流傳的小學生歇後語集錦
- 護士大四學年自我鑑定
- 廉政座右銘大全
- 人員觸電後如何急救
- 情侶頭像一對兩張唯美一男一女
- 五年級語文期末測試卷
- 行政文員實習工作體會總結範文
- 屬猴的人最適合出生的時辰
- 2015最新經典人生感悟語錄
- 小學安全主題活動方案
- 什麼食物能快速增加記憶
- 打乒乓球的五大好處
- 一個人說著三和四條道路打一成語的答案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