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的處理原則

  一旦懷疑有骨折,應儘量減少患處的活動,轉送時儘量用硬板床。那麼,你知道是怎樣的嗎?以下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1.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病人有意識障礙者可針刺其人中、百會等穴位;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鐘應放鬆1次***每次30至60秒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醫院救治。

  2.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布或乾淨布包扎傷口,以防傷口繼續被汙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以免汙染深層組織。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紮、固定。

  3.簡單固定

  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準。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4.必要止痛

  嚴重外傷後,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應給予必要的止痛藥。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劑,如***10毫克或***50毫克。但有腦、胸部損傷者不可注射***,以免抑制呼吸中樞。

  5.安全轉運

  經以上現場救護後,應將傷員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救治。轉運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傷員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適當的活動。

  骨折應急處理

  ***1***如有面板傷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見的汙物,然後用乾淨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壓包紮。

  ***2***四肢開放性骨折***骨折斷端經傷口暴露出來***有出血時,不能濫用繩索或電線捆紮肢休。可用寬布條、橡皮膠管在傷口的上方捆紮。捆紮不要太緊,以不出血為度,並且要隔1小時放鬆 l-2分鐘。上肢捆紮止血帶應在上臂的上1/3處,以避免損傷橈神經。

  ***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紙板進行固定,然後用繃帶或繩索懸吊於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紮固定,也可將雙下肢捆綁在一起以達固定目的。

  ***4***骨盆骨折,用寬布條扎住骨盆,病人仰臥,膝關節半屈位,膝下墊一枕頭或衣物,以穩定身體,減少晃動。

  ***5***通過以上處置後,可搬運病人送醫院。搬運病人動作要輕,使受傷肢體避免彎屈、扭轉。搬運胸腰椎骨折患者,須由2-3人,同時託頭、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來放在擔架或木板上。搬運頸椎骨折病人時,要有1人牽引固定頭部,其他人抬軀幹上擔架,然後在頸頭兩側用棉衣等固定。搬運下肢骨折病人時,可由1人托住傷肢,其他人抬軀幹上擔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運時,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病人經應急處理和送醫院治療—段時間後,需要回家康復,家庭成員除應注意患用藥、營養飲食外,著重加強護理,協助早期功能鍛鍊。

  骨折的康復措施

  ***1***加強功能鍛鍊。長期臥床的病人,如不適當的活動常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強直,肢體末端腫脹。因此,應將傷肢保持在適當的功能位置,在床上活動,如做大腿肌肉收縮,足趾和踝關節運動。也可將房樑上或床頭、牆上拴一繩索活動上身和上肢,並盡力讓病人自己梳洗、吃飯,手中可握握力圈、健身球、健身棒鍛鍊,以達到活動的目的。

  ***2***在不影響骨折固定癒合的情況下,病人可扶持他人或藉助雙柺的力量,早期下床,早活動,晚持重,活動量由小到大逐漸進行,切忌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