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十意思

注音 ㄧ ㄨˇ ㄧ ㄕㄧˊ

拼音 yī wǔ yī shí

釋義 五個;十個地計數。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無遺漏。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簡體字 一五一十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原原本本一清二楚滴水不漏

相反詞 含糊不清一塌糊塗有始無終

英語翻譯 whole story as it had happened

日語翻譯 一部始終(いちぶしじゅう)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 ㄨˇ ㄧ ㄕˊ

拼音 yī wǔ yī shí

成語解釋 (一)本指計數的動作,亦用以形容計數的仔細。※語或出《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二)比喻把事情從頭至尾詳細說出,無所遺漏。※語或出《水滸傳》第二四回。△「如數家珍」

一、【語義說明】形容計數的仔細。
【使用類別】
用在「計數算帳」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小姪子一五一十地數著盤裡的豆子,專注的神情十分可愛。
<02>春節過後,老奶奶把收到的壓歲錢,一五一十地數著,臉上露出滿足的微笑。二、【語義說明】比喻把事情從頭至尾詳細說出,無所遺漏。
【使用類別】
用在「言語詳盡」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老奶奶坐在炕上,一五一十地向新進門的媳婦說明家中的規矩。
<02>經過數日的偵訊,他終於願意把行凶過程一五一十地和盤托出。
<03>在老師一再追問下,他才將家裡困難的狀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04>他最終還是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把公司的重要機密一五一十地告訴對方。
<05>幾杯黃湯下肚,他把對主管的種種不滿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讓大家都為他捏一把冷汗。

成語典故 (一)※《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楊春受了一肚子悶氣回去,仍去合狄員外商議。狄員外說:「你去了,我又尋思,百動不如一靜的。叫他弄這官兒手裡,沒等見官,那差人先說你掘了銀錢,掯你一個夠。官說你得的不止這個,搯1>著一五一十的要。你沒的給他,刑拷2>起來,也是有的。要不然,你出些麼給他也罷,難得只叫鄉約堵著顙子不言語,別的旁人也不怕他再有閒話。那鄉約為自己,他自然的照管你。可知得多少打發的下來。」楊春說:「剛纔李雲菴的口氣,說要兩個共指望四十兩銀子。」狄員外說:「這就有拇量了,看來三十兩銀子打發下他來了。要是這個,還得我到跟前替你處置。你家去,爽利狠狠的給他三十兩,打發他個喜歡。你去拿了銀子來,我著人去請他兩個到我家裡合他講話。」楊春流水回去取銀。狄員外還差了前日的覓漢李九強,去請二位鄉約來家講話。〔注解〕(1)搯:「掐」的訛字,箝制、把持的意思。(2)刑拷:用刑拷打。(二)※《水滸傳》第二四回武大一病五日,不能彀起。更兼要湯不見,要水不見;每日叫那婦人不應;又見他濃妝豔抹了出去,歸來時便面顏紅色,武大幾遍氣得發昏,又沒人來睬著。武大叫老婆來分付道:「你做的勾當,我親手來捉著你姦,你到挑撥姦夫踢我心頭,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們卻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得你們爭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須要知他性格;倘或早晚歸來,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憐我,早早服侍我好了,他歸來時,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覷我時,待他歸來,卻和你們說話!」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1>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注解〕(1)踅:音ㄒㄩㄝˊ,折轉。

典故說明 (一)「一五一十」本指計數的動作。舊時數銅錢,習慣以五枚銅錢為一個計數單位,便不容易有遺漏或數錯的情形。後來也用來形容數算的仔細。例如在所引典源《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中,狄員外說到官員收賄的情形十分嚴重,甚至一五一十的仔細數算著要錢,如果不肯給,就會遭到不合理的刑求。在《儒林外史》第五○回:「等他官司贏了來,得了缺,叫他一五一十算了來還你。」亦是同樣的用法。(二)「一五一十」是指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出來。如所引典源《水滸傳》第二四回中,武大臥病在床,又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十分生氣,卻又莫可奈何,便告誡潘金蓮,她應該善盡妻子的責任,照顧他的病情,否則等他的兄弟武松回來,一定不會善罷干休。潘金蓮聽了,也沒有回應武大,就去找西門慶和王婆,把武大說的話,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訴他們,以商量對策。在《紅樓夢》第六九回:「鳳姐聽說,笑著忙跪下,將尤氏那邊所編之話,一五一十,細細的說了一遍。」也是同樣的用法。後來「一五一十」被用來比喻把事情從頭至尾詳細說出,無所遺漏。

近義成語全盤托出 如數家珍 鉅細靡遺

反義成語支吾其詞 左支右吾 吞吞吐吐 掐頭去尾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