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菜的意思
注音 ㄐ一ˊ ㄘㄞˋ
拼音 jí cài
基本釋義
⒈ 俗稱“魚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Houttuynia cordata ),莖上有節,葉子互生,心臟形。莖和葉有魚腥氣。全草入中藥。
英heartleaf houttuynia;
英文 Houttuynia cordata
法語 Houttuynia cordata
蕺菜「ㄐ一ˊ ㄘㄞˋ」
⒈ 植物名。三白草科蕺菜屬,多年生草本。莖白色有節,葉子互生。初夏開花,花小而密集,結蒴果。全株有強烈的魚腥味。可入藥,有散熱、消腫等功效。多產於中國、日本及喜馬拉雅山區等地。
引證解釋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葉對生,卵形。初夏開花,淡黃色。莖、葉皆有腥味,故又稱“魚腥草”。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治肺、止咳等功用。莖、葉之稚嫩者可供食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二·蕺》﹝集解﹞引 蘇恭 曰:“蕺菜生溼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似蕎麥而肥,莖紫赤色。山南、 江 左人好生食之。
引關中 謂之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