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一)ㄑㄩ

拼音 (一)qū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曲「(一)ㄑㄩ」

1.彎折。與「直」相對。

造句線、

2.不正直、偏邪。

造句、理

3.使彎折。

造句膝、突徙薪

4.委婉。

造句從、順、盡孝道

5.指心中的隱情。

造句、心、互通款

6.姓。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一)ㄑㄩ

拼音 (一)qū


[名]
1.拐彎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餘春賦〉:「漢之曲兮江之潭。」

2.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3.心中的隱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4.偏僻的小地方。如:「鄉曲」。唐.蔣防《霍小玉傳》:「住在勝業坊古寺曲,甫上車門宅是也。」

5.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

6.養蠶的器具。《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為生。」

7.姓。如漢代有曲證。
[動]
彎折。通「屈」。如:「曲膝」、「曲突徙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形]
1.不直的。如:「曲線」、「曲尺」。《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曲刃鉤之,直兵推之。」

2.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戰國策.趙策二》:「窮鄉多異,曲學多辯。」
[副]
1.勉強的。如:「委曲求全」。《鏡花緣》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務望舅舅曲從。」

2.周全、盡心盡力。如:「曲盡孝道」。《易經.繫辭上》:「曲成萬物而不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