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宇的意思

注音 ㄊㄢˊ ㄩˇ

拼音 tán yǔ

基本釋義

⒈  祭祀的壇場。

⒉  指法壇、講壇。

⒊  代指房屋。

⒋  範圍;界限。

國語辭典修訂本

壇宇「ㄊㄢˊ ㄩˇ」

⒈  祭壇。

《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神之揄,臨壇宇。」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陛下更須建靈寶大齋,肅清壇宇,其時必有真仙度世。」

⒉  比喻崇高的規範。

《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唐·楊倞·注:「言有壇宇,謂有所尊高也。」

引證解釋

⒈  祭祀的壇場。

《漢書·禮樂志》:“《郊祀歌》:神之揄,臨壇宇。”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下有神廟,背阿西流,壇宇虛肅。”

⒉  指法壇、講壇。

《宣和遺事》前集:“靈素 曰:‘陛下更須建 靈寳 大齋,肅清壇宇,其時必有真仙度世。’”
清 顧炎武 《答李紫瀾書》:“弟此來關右,不幹當事,不立壇宇,不招門徒。”

⒊  代指房屋。

漢 桓寬 《鹽鐵論·備胡》:“﹝ 匈奴 ﹞無壇宇之居,男女之別,以廣野為閭裡,以穹廬為家室。”
晉 左思 《蜀都賦》:“比屋連甍,千廡萬室。亦有甲第,當衢向術,壇宇顯敞,高門納駟。”

⒋  範圍;界限。

《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王念孫 《讀書雜誌·荀子》:“壇,堂基也;宇,屋邊也。‘言有壇宇’,猶曰言有界域。”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僕視此雖不與 宋祁、司馬光 等,要之文能循俗,後生以是為法,猶有壇宇,不下墮於猥言釀辭,茲所以無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