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條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ㄥˊ ㄊ一ㄠˊ

拼音 míng tiáo

基本釋義

⒈  風吹樹枝發聲。

⒉  指隨風動搖發聲的樹枝。

⒊  古地名。在今山西運城安邑鎮北,相傳商湯伐夏桀戰於此地。又名高侯原。

國語辭典修訂本

鳴條「ㄇ一ㄥˊ ㄊ一ㄠˊ」

⒈  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縣的鳴條岡,為成湯敗桀的地方。

⒉  因風吹而發聲的枝條。

晉·陸機〈猛虎行〉:「崇雲臨岸駭,鳴條隨風吟。」

引證解釋

⒈  風吹樹枝發聲。

《古文苑》卷十一引 漢 董仲舒 《雨雹對》:“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
晉 成公綏 《嘯賦》:“動商則秋霖春降,奏角則穀風鳴條。”
宋 梅堯臣 《和人喜雨》:“夕風不鳴條,甘潤忽周普。”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惜花四律>之二》:“微風欲來勤插棘,薰風有意不鳴條。”

⒉  指隨風動搖發聲的樹枝。

三國 魏 曹植 《橘賦》:“颺鳴條以流響,希 越 鳥之來棲。”
晉 陸機 《猛虎行》:“崇雲臨岸駭,鳴條隨風吟。”

⒊  古地名。在今 山西 運城 安邑鎮 北,相傳 商湯 伐 夏桀 戰於此地。又名 高侯原。

《書·湯誓序》:“伊尹 相 湯 伐 桀,升自 陑,遂與 桀 戰於 鳴條 之野,作《湯誓》。”
孔 傳:“地在 安邑 之西。”
三國 魏 曹丕 《秋胡行》之一:“鳴條 之役,萬舉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