骲箭的意思
注音 ㄅㄠˋ ㄐ一ㄢˋ
拼音 bào jiàn
基本釋義
⒈ 用骨或木做箭頭的箭。箭頭有孔,發射時能發出響聲,故又稱響箭。
骲箭「ㄅㄠˋ ㄐ一ㄢˋ」
⒈ 用骨製成箭頭的箭。因將骨鏤穴,所以射出時可發出響聲,作為訊號箭。參見「嚆矢」條。
引《資治通鑑·卷一三四·宋紀十六·宋順帝升明元年》:「左右王天恩曰:『領軍腹大,是佳射堋,一箭便死,後無復射,不如以骲箭射之。』帝乃更以骲箭射,正中其齊。」
引證解釋
⒈ 用骨或木做箭頭的箭。箭頭有孔,發射時能發出響聲,故又稱響箭。
引《資治通鑑·宋順帝昇明元年》:“左右 王天恩 曰:‘領軍腹大,是佳射堋;一箭便死,後無復射;不如以骲箭射之。’帝乃更以骲箭射,正中其齊。”
胡三省 注:“餘謂骨鏃亦能害人,況以之射人腹乎!蓋當時所謂骲箭者,必非骨鏃。”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器用》:“骲箭,響箭也。”
《爾雅·釋器》“骨鏃不翦羽謂之志” 清 郝懿行 義疏:“骲箭古用骨,今亦用木,仍曰骲頭。”
▸ 放箭
▸ 如箭離弦
▸ 三才箭
▸ 日月如箭
▸ 如箭在弦
▸ 虯箭
▸ 秋箭
▸ 青箭
▸ 橋箭累弦
▸ 氣象火箭
▸ 契箭
▸ 鈚箭
▸ 鈚子箭
▸ 破葉箭
▸ 弩箭離弦
▸ 弩下逃箭
▸ 弩箭
▸ 鳥箭
▸ 逆箭
▸ 駑箭離弦
▸ 南金東箭
▸ 拈弓搭箭
▸ 嫩箭
▸ 鳴箭
▸ 木羽弩箭
▸ 美箭
▸ 明槍暗箭
▸ 馬步箭
▸ 亂箭攢心
▸ 路箭
▸ 流光如箭
▸ 令箭荷花
▸ 鈴箭
▸ 流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