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的意思

注音 ㄊㄠ ㄍㄨㄤ 一ㄤˇ ㄏㄨㄟˋ

拼音 tāo guāng yǎng huì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隱匿光彩、才華,收斂鋒芒、蹤跡。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 draw in one's claws;

相似詞

韞匵藏珠 閉門不出 韜光用晦 韜光晦跡 養晦韜光 杜門不出 韜匱藏珠

相反詞

鋒芒畢露

國語辭典簡編本

韜光養晦「ㄊㄠ ㄍㄨㄤ ㄧㄤˇ ㄏㄨㄟˋ」

韜光,收斂光采。養晦,隱藏蹤跡,以便修養。韜光養晦比喻隱藏才智,不使外露。

造句這些年來,他韜光養晦,不過問世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韜光養晦「ㄊㄠ ㄍㄨㄤ 一ㄤˇ ㄏㄨㄟˋ」

⒈  比喻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序〉:「自顧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擬獨善潛修,韜光養晦。」

閉門不出 杜門不出 韜匱藏珠 韞匵藏珠

引證解釋

⒈  謂隱藏才能,使不外露。

《蕩寇志》第七六回:“賢侄休怪老夫説,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鄭觀應 《<盛世危言>自序》:“自顧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擬獨善潛修,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