韁繩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ㄤ ㄕㄥˊ
拼音 jiāng shé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牽馬或其他牲畜用的繩子。
英halt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韁繩「ㄐㄧㄤ ㄕㄥˊ」
拴住及操縱牲口的繩子。
造句騎馬時,要確實握緊韁繩,以免發生危險。
韁繩「ㄐ一ㄤ ㄕㄥˊ」
⒈ 栓住牲口的繩子,可以控制牲口的進退。
引《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可解馬韁繩接連,拴縛帝腰,放下船去。」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候莊徵君坐穩了,兩個太監籠著韁繩,那扯手都是赭黃顏色,慢慢的走過了幹清門。」
引證解釋
⒈ 繫馬的繩索。
引《水滸傳》第五回:“原來心慌不曾解得韁繩,連忙扯斷了,騎著摌馬飛走。”
⒉ 韁繩:牽牲口的繩子。
引《西遊記》第五三回:“孫大聖 前邊引路, 豬八戒 攏了韁繩。”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我心中無限焦燥,只得拉著韁繩步行一程,再騎一程。”
柳青 《銅牆鐵壁》第一章:“正說著, 吳忠 趕上來了,從首長手裡接去騾子的韁繩,就拉著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