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的意思

注音 ㄉㄠˋ ㄔㄤˇ

拼音 dào chǎ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場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performed to save the souls of the dead); place where the Taoist or Buddhist rites are performed;

國語辭典簡編本

道場「ㄉㄠˋ ㄔㄤˇ」

宣揚佛法、修練道行的場所。

造句信徒們齊集道場,聆聽大師宣揚佛法。

國語辭典修訂本

道場「ㄉㄠˋ ㄔㄤˇ」

⒈  宣揚佛法、修煉道行的場所。

《西遊記·第二一回》:「山中有個道場,乃是菩薩講經禪院。」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道塲”。 釋道二教稱誦經禮拜的場所。

《南史·隱逸傳下·庾詵》:“晚年尤遵釋教,宅內立道場,環繞禮懺,六時不輟。”
《太平廣記》卷四三〇引 唐 裴鉶 《傳奇·馬拯》:“佛室內道場嚴潔,果食馨香。”

⒉  成道修道之所。

南朝 樑 沉約 《<內典>序》:“聞片議而陟道塲,受一言而升彼岸。”
唐 盧簡求 《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胎卵溼化,無非佛種;行住作臥,皆是道場。”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方外玄蹤一》:“佛印禪師 者, 杭 之 蠟燭菴、聖水寺,皆其道場也。”
趙樸初 《印度紀遊·訪波羅奈城》詩之四:“千古 恆河 是道場。”

⒊  寺觀。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六:“漢明帝 夢金人,而 摩騰竺法 始以白馬陁經入中國, 明帝 處之 鴻臚寺。後造 白馬寺 居之,取 鴻臚寺 之義。

隋 曰道場, 唐 曰寺,本朝則大曰寺,次曰院。”
《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遐叔 與 白氏 看了,嘆道:‘這等一個道場,難道沒有發心的重加修造?’”
《小說選刊》1984年第3期:“這 了千 自 湖南 衡山 前來京城,手中託著個金盤,金盤裡放著他自己剁下來用滾油煎焦了的右手,專向王公大臣募化,發願修一片 文殊 道場。”

⒋  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場所。亦指所做的法事。

唐 李綽 《尚書故實》:“抱真 命於鞠場,積薪貯油,因為七日道場。”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怎遮當!貪看 鶯鶯,鬧了道場。”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汝倘作道塲度我,我得轉輪,即亦解寃矣。”
沈從文 《主婦集·貴生》:“老太太死時,他辦喪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場,花了一萬六千塊錢。”

⒌  佛教界。

唐 辯機 《<大唐西域記>贊》:“聞所未聞,得所未得,為道場之益友,誠法門之匠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