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離惝恍的意思
注音 ㄇ一ˊ ㄌ一ˊ ㄔㄤˇ ㄏㄨㄤˇ
拼音 mí lí chǎng huǎng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謂神志或眼睛迷迷糊糊而難以分辨清楚。亦作:迷離徜恍、迷離徜仿。
引證解釋
⒈ 謂神志或眼睛迷迷糊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引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家迷離惝恍,如夢乍回。”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二:“能融景入情,得迷離惝恍之妙。”
《孽海花》第四回:“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一半卻迷離惝恍,搖曳著桐葉的黑影。”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還有一樣最能引讀者入於迷途的,是‘摘句’……讀者沒有見過全體,便也被他弄得迷離惝恍。”
亦作“迷離徜恍”、“迷離徜仿”。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三回:“迷離徜仿疑團事,打破都從一語中。”
▸ 迷離徜恍
▸ 惝恍迷離
▸ 迷離恍惚
▸ 撲朔迷離
▸ 迷離馬虎
▸ 迷離撲朔
▸ 迷離
▸ 迷離徜仿
▸ 惝恍
▸ 離迷
▸ 如箭離弦
▸ 阮郎迷
▸ 雀離浮圖
▸ 入迷
▸ 認影迷頭
▸ 雀離
▸ 群迷
▸ 雀離佛圖
▸ 撒迷怔
▸ 雀迷眼
▸ 若即若離
▸ 若離若即
▸ 窮迷
▸ 煢迷
▸ 人離家散
▸ 人離鄉賤
▸ 擅離職守
▸ 青離
▸ 傾離
▸ 球迷
▸ 去離
▸ 倩女離魂
▸ 遷迷
▸ 如魚離水
▸ 錢迷心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