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躡的意思

注音 ㄎㄨㄚˋ ㄋ一ㄝˋ

拼音 kuà niè

基本釋義

⒈  跨踏;跨步。

⒉  跨越。

⒊  超過。

⒋  兼有其地。

⒌  騎乘。

引證解釋

⒈  跨踏;跨步。

《三國志·吳志·呂岱傳》:“加以文書鞅掌,賓客終日,罷不捨事,勞不言倦,又知上馬輒自超乘,不由跨躡,如此足下過 廉頗 也。”
《晉書·隱逸傳·郭文》:“文 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

⒉  跨越。

南朝 樑 何遜 《七召》:“跨躡谿澗,電舉陵阪。”
唐 李白 《大鵬賦》:“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

⒊  超過。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下》:“太和 在運,鋭情文學,固以頡頏 漢 徹,跨躡 曹丕。”
明 袁宗道 《皇祖成功文章頌》序:“至乃跨躡百代,肩踵 放勳,共敝天壤,照耀今古者,孰逾我皇祖哉。”

⒋  兼有其地。

晉 左思 《吳都賦》:“故其經略,上當星紀,拓土畫疆,卓犖兼併,包括 幹 越,跨躡 蠻荊。”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爾其封疆跨躡之壯,海陸會同之衝。”

⒌  騎乘。

宋 洪邁 《夷堅補志·神霄宮醮》:“繼見火光中數輪離地丈許翔走,空中仙靈跨躡龍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