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事的意思

注音 一ㄢˊ ㄕˋ

拼音 yán shì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專指向君王進諫或議論政事。

⒉  今亦指向政府進言或議論國家大事。

⒊  訴說或陳述事情。

⒋  謂記言與記事。

⒌  指公文。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專指向君王進諫或議論政事。

《荀子·大略》:“孟子 三見 宣王,不言事。”
唐 韓愈 《送王秀才序》:“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貞觀、開元 之丕績,在廷之臣爭言事。”
明 歸有光 《題<太僕寺志>後》:“懷東 顧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⒉  今亦指向政府進言或議論國家大事。

毛澤東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一:“他上書言事,有信一封。”

⒊  訴說或陳述事情。

《史記·平準書》:“使問曰:‘家豈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與史官韓愈致<段秀實太尉逸事>書》:“今所趨走州刺史 崔公,時賜言事,又具得太尉實跡,參校備具。”

⒋  謂記言與記事。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雖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漢文類>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駁亂,《尚書》、《春秋》之旨不立。”
集註引 孫汝聽 曰:“《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事,即動也。”
又引 童宗說 曰:“《書》以紀言,《春秋》以紀事。”

⒌  指公文。

《隋書·百官志上》:“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其公文曰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