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燒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ㄛˇ ㄕㄠ
拼音 guǒ shāo
基本釋義
⒈ 謂包裹其完體而燒烤。
引證解釋
⒈ 謂包裹其完體而燒烤。
引《禮記·禮運》“以炮以燔” 漢 鄭玄 注:“﹝炮﹞裹燒之也。”
《說文解字·火部》“炮” 清 段玉裁 注:“《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即《內則》之塗燒。”
張舜徽 約注:“上古始有火化,惟知取已殺雞豚裹燒之,故炮炙之事為多。今俗猶有以黃泥塗雞豚之外,置火中煨之者。迨泥乾坼裂,以手破之,則毛與泥俱脫落而肉熟矣。今人稱為燒烤,即古炮炙遺法也。”
▸ 燒眉之急
▸ 爇燒
▸ 燃燒
▸ 燃燒彈
▸ 窮燒
▸ 惹火燒身
▸ 濃妝豔裹
▸ 怒火中燒
▸ 綿裡裹鐵
▸ 綿裹秤錘
▸ 馬革裹屍
▸ 烈燒
▸ 裂裳裹足
▸ 裂裳裹膝
▸ 裡外發燒
▸ 狂燒
▸ 磕頭燒香
▸ 可燒而走
▸ 麇裹
▸ 嚼裹兒
▸ 巾裹
▸ 金鑲玉裹
▸ 金裝玉裹
▸ 結裹
▸ 緊裹
▸ 劫燒
▸ 澆裹
▸ 攪裹
▸ 繳裹
▸ 繳裹兒
▸ 揀佛燒香
▸ 奸擄燒殺
▸ 火燒火燎
▸ 火燒瘡
▸ 飢火燒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