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志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ㄥˊ ㄓˋ
拼音 xíng zhì
基本釋義
⒈ 任意行事,胡作非為。
例略則行志。——《國語·晉語》
英act wildly in defiance of the law or public opinion; commit all kinds of outrages;
行志「ㄒ一ㄥˊ ㄓˋ」
⒈ 品性、品德。元·曾瑞〈一枝花·銀箏暗麝塵套·二煞〉:「更有行志不慌詐,肯的你舒心兒便許俺。」也作「行止」。
引證解釋
⒈ 隨意志行事。
引《國語·晉語八》:“及 桓子 驕泰奢侈,貪慾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宜及於難。”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張延雋 之為 晉州 行臺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遷之。”
唐 韓愈 《送齊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擇誼,坦乎其無憂於下也。”
▸ 各行其志
▸ 薄志弱行
▸ 行古志今
▸ 志堅行苦
▸ 志潔行芳
▸ 志美行厲
▸ 志行
▸ 蝸行
▸ 大志
▸ 桑弧之志
▸ 三百六十行
▸ 三致志
▸ 人行道
▸ 辱行
▸ 入行
▸ 善行無轍跡
▸ 人貧志短
▸ 撒潑行凶
▸ 仁人志士
▸ 忍志
▸ 鋭志
▸ 人造行星
▸ 闕行
▸ 確志
▸ 日本興業銀行
▸ 缺行
▸ 人窮志短
▸ 人憑志氣虎憑威
▸ 人窮志不窮
▸ 卻行求前
▸ 驅行
▸ 取志
▸ 三十六行
▸ 屈身辱志
▸ 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