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機制變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ㄣˊ ㄐ一 ㄓˋ ㄅ一ㄢˋ

拼音 lín jī zhì bià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猶言臨機應變。

相似詞

隨機應變

相反詞

一成不變 刻舟求劍

國語辭典修訂本

臨機制變「ㄌ一ㄣˊ ㄐ一 ㄓˋ ㄅ一ㄢˋ」

⒈  臨事能制定應變的方法。

《周書·卷二八·陸騰傳》:「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預陳。」
唐·吳武陵〈上韓舍人行軍書〉:「夫臨機制變,又何可數?昔司馬宣王徵孟達,則八道急攻;徵公孫文懿,則舍其銳而趨其虛緩以撓,各從其利也。」

引證解釋

⒈  猶言臨機應變。

《周書·陸騰傳》:“太祖 謂 騰 曰:‘今欲通 江油 路,直出 南秦,卿宜善思經略。’ 騰 曰:‘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預陳。’”
《資治通鑑·後漢高祖乾祐元年》:“思綰 途中謂其黨 常彥卿 曰:‘小太尉已落其手,吾屬至京師,並死矣,奈何?’ 彥卿 曰:‘臨機制變,子勿復言。’”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三章第一節:“用兵在臨機制變,不可固執成見。”
亦作“臨事制變”、“臨機設變”。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臨事制變,困而能通,智者之慮也。”
《北史·侯深傳》:“深 臨 機設變,是其所長,若總大眾,未必能用。”
宋 陳亮 《酌古論·劉備》:“臨機設變,奮力死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