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肉的意思

注音 ㄗㄨㄛˋ ㄖㄡˋ

拼音 zuò ròu

基本釋義

⒈  祭祀時供神的肉。

國語辭典修訂本

胙肉「ㄗㄨㄛˋ ㄖㄡˋ」

⒈  祭拜鬼神用的牲肉。

《金史·卷三一·禮志四》:「司徒又跪以胙肉進,皇帝受以授左右。」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遲均、杜儀,引主祭的虞博士,亞獻的莊徵君,終獻的馬二先生,都跪在香案前,飲了福酒,受了胙肉。」

引證解釋

⒈  祭祀時供神的肉。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五:“招頭蓋三老之長,顧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眾人。”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貴臣之訓》:“定例:坤寧宮 祭神胙肉,皆賜侍衛分食,以代朝餐,蓋古散福之義。”
《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個母舅,一口長齋,後來進了學,老師送了丁祭的胙肉來……只得就開了齋。”
毛澤東 《尋烏調查》第四章三:“肉有四個專案:一是‘胙肉’,從前是秀才、舉人有功名的人分的,後頭加上‘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