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弦的意思
注音 ㄐㄩㄝˊ ㄒ一ㄢˊ
拼音 jué xián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絶弦”。
⒉ 斷絕琴絃。《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此事種子書均有記載,文字略有不同。後遂以“絶弦”喻失去知音。
⒊ 指離弦之箭。比喻速度極快。
絶弦「ㄐㄩㄝˊ ㄒ一ㄢˊ」
⒈ 琴絃斷絕。比喻知音亡故。
引《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昔伯牙絕弦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唐·崔珏〈哭李商隱〉詩:「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 破琴絶弦
▸ 三絶
▸ 如箭離弦
▸ 塞絶
▸ 鋭挫望絶
▸ 如箭在弦
▸ 闕絶
▸ 缺絶
▸ 獅弦
▸ 遒絶
▸ 卻絶
▸ 窮崖絶谷
▸ 清弦
▸ 輕舉絶俗
▸ 秦弦
▸ 輕絶
▸ 塹絶
▸ 青弦
▸ 覷絶
▸ 怯弦
▸ 潛絶
▸ 橋箭累弦
▸ 窮絶
▸ 千古絶唱
▸ 窮荒絶僥
▸ 遷絶
▸ 千古絶調
▸ 棄絶
▸ 奇絶
▸ 清絶
▸ 陗絶
▸ 七條弦
▸ 破琴絕弦
▸ 七絶
▸ 圮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