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的意思
注音 ㄕˊ ㄕˋ
拼音 shí shì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
⒉ 指石造的墓室。
⒊ 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
⒋ 古代藏圖書檔案處。
⒌ 巖洞。
⒍ 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石室「ㄕˊ ㄕˋ」
⒈ 宗廟中藏放祖先神主的屋室。
引《左傳·莊公十四年》:「典司宗祏」句下晉·杜預·注:「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新唐書·卷一三·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褅、祫之歲則祭之。」
⒉ 古代藏書的地方。
引《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周道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漢書·卷一·高帝紀下》:「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⒊ 石洞。
引《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南蠻傳》:「槃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
三國魏·曹植〈苦思行〉:「鬱郁西嶽巔,石室青蔥與天連。」
⒋ 石造的屋室,比喻防守非常堅固。
引《三國志·卷六五·吳書·賀邵傳》:「近劉氏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
⒌ 石造的墳墓。
引《宋書·卷一五·禮志二》:「漢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
引《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注:“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
《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⒉ 指石造的墓室。
引《宋書·禮志二》:“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⒊ 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
引《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⒋ 古代藏圖書檔案處。
引《史記·太史公自序》:“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挽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⒌ 巖洞。
引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
《晉書·嵇康傳》:“康 又遇 王烈,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遊桓山記》:“登 桓山,入石室。”
陳毅 《七星巖》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⒍ 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引漢 劉向 《真君傳》:“赤松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
《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旁揖 喬 鬆 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