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聽的意思

注音 ㄇㄨˋ ㄊ一ㄥ

拼音 mù tīng

基本釋義

⒈  古代聽訟法之一。謂觀察受審訊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

⒉  謂看人語態即知其意;見人容態即知其所欲言。

國語辭典修訂本

目聽「ㄇㄨˋ ㄊ一ㄥ」

⒈  看人的笑貌容態,就能知道他所想要說的話。

《列子·仲尼》:「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⒉  古時聽訟之法。

《周禮·官秋·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引證解釋

⒈  古代聽訟法之一。謂觀察受審訊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

《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鄭玄 注:“觀其眸子,視不直則眊然。”
賈公彥 疏:“目為心視,視由心起。理若直實,視盼分明;理若虛陳,視乃眊亂。”

⒉  謂看人語態即知其意;見人容態即知其所欲言。

《列子·仲尼》:“老聃 之弟子有 亢倉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宋 蘇軾 《聞正輔表兄將至以詩迎之》:“目聽不任耳,踵息殆廢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梅 亦善候伺,能以目聽,以眉語,由是一傢俱憐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