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書生的意思

注音 ㄅㄞˊ ㄇ一ㄢˋ ㄕㄨ ㄕㄥ

拼音 bái miàn shū shēng

詞性 名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指年紀輕見識淺,缺乏實際鍛鍊的讀書人。

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宋書·沈慶之傳》

pale-faced scholar; young scholar inexperienced in affairs of business;

相似詞

白麵儒冠 文弱書生

相反詞

彪形大漢 花花公子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白面書生「ㄅㄞˊ ㄇ一ㄢˋ ㄕㄨ ㄕㄥ」

⒈  年輕俊秀,而缺乏經驗的讀書人。也作「白面書郎」。

《宋書·卷七七·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三國演義·第三五回》:「若孫幹、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

引證解釋

⒈  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宋書·沉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有濟?”
宋 梅堯臣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詩:“白面書生有肝膽,少年曾過 咸陽 橋。”
明 史可法 《請行徵闢保舉疏》:“安民禦寇,萬苦萬難,豈白面書生所能勝任。”
清 洪楝園 《後南柯·賺書》:“駙馬呵,俺想你是白面書生,未知兵法。”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雖是崇奉 關 嶽 的大人先生們,倘問他心目中的這兩位‘武聖’的儀表,怕總不免是細著眼睛的紅臉大漢和五綹長鬚的白面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