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外的意思
注音 ㄕㄨ ㄨㄞˋ
拼音 shū wài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疎外”。
⒉ 疏遠見外。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疎外”。疏遠見外。
引《三國志·蜀志·劉永傳》:“皓(黃皓 )既信任用事,譖構 永 於 後主,後主 稍疎外 永,至不得朝見者十餘年。”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愚以為苟慮有所及,宜密以上聞,不宜以疎外自待。”
明 張居正 《答南列卿陳我度》:“比聞公不樂南行,謂孤聽譖言,有所疏外於執事者,此過疑也。”
▸ 內疏外親
▸ 外親內疏
▸ 其外
▸ 打外
▸ 山谷琴趣外篇
▸ 權傾中外
▸ 人地生疏
▸ 攘外
▸ 卻客疏士
▸ 攘外安內
▸ 詮疏
▸ 券外
▸ 塞外
▸ 渠疏
▸ 人外
▸ 人外遊
▸ 輕疏
▸ 清疏
▸ 欋疏
▸ 請外
▸ 親疏貴賤
▸ 青龍疏
▸ 籤疏
▸ 區外
▸ 親疏
▸ 綺疏
▸ 棄外
▸ 青疏
▸ 棄之度外
▸ 乞外
▸ 親極反疏
▸ 親不隔疏
▸ 破衲疏羹
▸ 齊疏
▸ 樸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