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ㄢˋ ㄕˋ

拼音 xiàn shì

詞性 名詞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佛教語。今生。對前世、來世而言。也泛指現在,當今。猶出醜,丟臉。道教、佛教謂神、佛或菩薩顯形於人世。

相似詞

今世 今生

相反詞

來生 來世 隱世

國語辭典簡編本

現世「ㄒㄧㄢˋ ㄕˋ」

今生,現在之世。

造句做人切勿為惡,現世若未得報應,來世還是會嚐到苦果。

國語辭典修訂本

現世「ㄒ一ㄢˋ ㄕˋ」

⒈  今生,現在之世。

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你看承似現世的活菩薩,則待戀定那潑煙花。」
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四齣》:「罔知往世現世之因,舉眼成迷。」

來世 前世

⒉  丟臉、出醜。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堪恨這兩個薄劣種,現世的不成才。」
《紅樓夢·第六回》:「他們那些門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訊。沒的去打嘴現世。」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今生。對前世、來世而言。

《百喻經·嘗庵婆羅果喻》:“目覩現世貴賤貧窮,皆是先業果報。”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三:“﹝ 李生 ﹞曰:‘嘗聞釋氏有現世之報,吾知之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罔知往世現世之因,舉眼成迷。”
臧克家 《罪惡的黑手一》詩:“有的在現世享福還嫌不夠,為來世的榮華到此苦修。”

⒉  也泛指現在,當今。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隨感錄》:“愛國者雖偶然懷舊,卻專重在現世以及將來。”

⒊  道教、佛教謂神、佛或菩薩顯形於人世。

唐 李去泰 《三教道場文》:“黃金照曜,上有白毫放光;紫氣氤氳,下有真人現世。”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一折:“你看承似現世的活菩薩。”
《水滸傳》第五三回:“原來 薊州 人都知道 羅真人 是個現世的活神仙。”

⒋  猶出醜,丟臉。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二折:“堪恨這兩箇薄劣種,現世的不成才。”
《紅樓夢》第六回:“你我這樣嘴臉,怎麼好到他門上去?只怕他那門上人也不肯進去告訴,沒的白打嘴現世的。”
楊旭 《檢察官湯鐵頭》:“你沒本事做這工作就不要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