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意思

注音 ㄏㄨˊ ㄐ一ㄚˇ ㄏㄨˇ ㄨㄟ

拼音 hú jiǎ hǔ wēi

詞性 動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恐嚇人。

the ass in the lion’s skin; (fig) bully people by flaunting one's powerful connections;


英文 lit. the fox exploits the tiger's might (idiom)​; fig. to use powerful connections to intimidate people

德語 die Macht eines höheren für eigene Zwecke missbrauchen (V, Sprichw)​, mit der Macht eines anderen imponieren (V, Sprichw)​

法語 (expr. idiom.)​ Le renard emprunte le prestige du tigre, qqn qui se sert de la puissance d'autrui pour opprimer les gens

國語辭典簡編本

狐假虎威「ㄏㄨˊ ㄐㄧㄚˇ ㄏㄨˇ ㄨㄟ」

狐狸與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風嚇走百獸,卻使老虎誤信百獸乃畏狐狸而走。

造句他仗著自己的大哥是經理,在公司裡狐假虎威,欺壓同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狐假虎威「ㄏㄨˊ ㄐ一ㄚˇ ㄏㄨˇ ㄨㄟ」

⒈  狐狸與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風嚇走百獸,卻使老虎誤信百獸乃畏狐狸而走。見也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戰國策·楚策一》。後比喻憑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文明小史·第三〇回》:「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個缺,得了個差使,就狐假虎威的發作起來了。」

狗仗人勢 仗勢欺人 恃勢凌人

引證解釋

⒈  後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別人的威勢或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北齊 魏收 《為後魏孝靜帝伐元神和等詔》:“謂己功名,難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憑霧積。”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四折:“你只會拽耙扶犂,抱甕澆畦,萬言策誰人做的?你待要狐假虎威!”
《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曲波 《橋隆飆》九:“十七八個 宋 家人,大人孩子,都有點狐假虎威,現出一派揚眉吐氣的神態。”